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王冠》(The Crown)—當代女王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次打算要寫的歷史劇的文章,雖然有想將《狼廳》(Wolf Hall)與《佛萊明:龐德的前世今生》(Fleming: The Man who would Become Bond)也納入,不過還是打算先從《王冠》(The Crown)寫起。

不過非常奇妙的是《王冠》其實與《梅蒂奇家族》(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一樣,都是由NETFLIX所推出的只不過這次NETFLIX是與英國合作,而且鐵定也敲掉了不少格蘭特總統(大誤

*這篇文章帶有許多非常主觀的詮釋與看法,如果有任何冒犯的話,還希望能夠多加見諒。*

<《王冠》(The Crown)—當代女王不為人知的一面>

相較於更前一篇關於《維多利亞》的文章所提到的維多利亞女王,《王冠》所演繹的是一個還活著的人,而且大家鐵定都不陌生的人當代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



關於伊莉莎白二世,就真的是那種即便足不出戶的自閉人士,也不可能沒有聽過的人了畢竟英國的王室,可是屬於那種世界知名等級的。


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梅蒂奇家族:佛羅倫斯的主宰者》(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一代政經霸者的崛起之路

在上次寫完了關於《維多利亞》(Victoria)的文章之後,這次要帶來的,是美國的媒體公司NETFLIX與義大利媒體公司共同製作的《梅蒂奇家族:佛羅倫斯的主宰者》(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

<《梅蒂奇家族:佛羅倫斯的主宰者》(Medici: Masters of Florence)一代政經霸者的崛起之路>

雖然說一開始聽說這套影集推出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大的興趣的,但是礙於當時資源有限的緣故,因此就沒有追了

後來因為聽說理查.麥登(Richard Madden,就是在權力的遊戲裡面飾演少狼主的那個演員)是演主角,所以就決定來看看

那麼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就先來介紹一下我們這套《梅蒂奇家族:佛羅倫斯的主宰者》中的主角少狼主搞錯了,是科希莫..梅蒂奇才對(被打死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維多利亞》(Victoria)—即便是歐洲祖母,也曾經是個涉世未深的年輕女王

雖然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已經沒有寫過關於影集的探討了,不過想到這半年來看了一些歐美歷史劇,所以還是來寫了一下

之後這幾篇文章,都是以歐美歷史劇中,針對影集的表現方式與歷史上我們的印象的比較與探討

那麼首先帶來的,就是2016年的時候播放了第一季,今年應該就會播出第二季的英國歷史劇《維多利亞》(Victoria)

<《維多利亞》即便是歐洲祖母,也曾經是個涉世未深的年輕女王>

提到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就算不知道也絕對聽過一個1837年的時候以18歲的年紀登基為英國女王,直到1901年才駕崩



論在位時間的長短,真正足以與維多利亞女王互槓的大概也就只有同為英王(並且也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祖父)的喬治三世法蘭西帝國的路易十四、泰國的浦美蓬、以及現今還在位的伊莉莎白二世。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文化與文學專題01 古堡小說(Gothic Fiction)

雖然本來有再想說是否應該要寫文藝復興系列的文章,但是由於本人實在是太頹廢,導致還寫不出東西來,因此就先用這篇文章擋一下。

如標題所見,這只是一個文化與文學方面的特殊專題一個想到什麼專題就會寫什麼,不會考慮到時代演變順序的系列文章。

那麼這篇文章的話,首先要帶來的就是可謂為現代英語世界恐怖小說(Horror Fiction)始祖的一個小說類型古堡小說(Gothic Fiction)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當代世界與當代文學03 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後殖民文學(Post-Colonial Literature)、與大英國協文學(Commonwealth Literature)

雖然說要把英語世界寫完的話,其實是應該把美國的部分給補完的,但是無奈我對於寫美國的部分還沒有什麼FEEL,所以就先暫時跳過了。

這篇文章的話,目前是暫定為「當代世界與當代文學」系列的最後一篇,如果等我以後有FEEL我會再回來寫美國篇。

那麼這篇文章的內容與主題,將會以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與後殖民文學(Post-Colonial Literature)作為主題,也會提及大英國協文學(Commonwealth Literature),並且也會是一個有一定篇幅與質量的文章。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文學浪漫主義(Literary Romanticism):支派,模式,與演變(二)

上一篇文章,介紹完了早期浪漫主義(Early Romanticism)的一些支派與模式之後,這一篇所要帶來的,就是晚期浪漫主義的支派與模式(同樣著重於英國的部分)

上一篇就有提及這篇文章,是以我大三的時候英國文學課的期末報告為雛形,從而加以修改與增加篇幅的一篇文章。

以當時我當時寫的報告的篇幅來看,上一篇文章只有完成第一部分,這一篇文章才是第二部分。

所以先說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軸有三:

1.      晚期浪漫主義的時代背景
2.      浪漫主義的轉變
3.      晚期浪漫主義的支派與模式

*I:本文章將會包含大量的原文詩詞,不過我會盡量用中文來解釋那些原文詩詞的意思。此外,本文也會包含大量主觀看法,如有冒犯還望請見諒。

*II:由於這篇文章的雛型是文學課的報告,而且當時是利用比較的形式來寫的,因此沒有辦法進行太多的講解,頂多只能闡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