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在企業體制中,走著各自道路的人:日本產經題材影劇中,幾個特殊的角色們

先前寫過了《塞爾弗里奇先生》(Mr. Selfridge)的文章之後,這次要寫的文章,是屬於比較統括性的文章。

 

這次雖然是想要寫日本產經題材影劇中的一些角色,本來應該會寫好幾個的,但是因為怕篇幅拖得太長,最後較精簡為只剩下五個。

 

<在企業體制中,走著各自道路的人:日本產經題材影劇中,幾個特殊的角色們>


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塞爾弗里奇先生》:現代百貨公司的始祖,以及其創辦人從無到有、歷經頂峰到最後卻失去一切的故事

 

之前連續寫了兩篇山崎豐子原作系的影劇之後,這次要寫的文章,就並非日本影劇的範疇,而是英國影劇的範疇了。

 

這次要談論的,是一個普遍被稱為資本主義象徵,而且依照我的認知,對於大家來說絕對都不陌生的東西─百貨公司。

 

要說到百貨公司的話,那絕對是我們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畢竟百貨公司提供逛街與吃飯的所在,周末只要有空的話,花個半天待在百貨公司裡面都不是問題。

 

可能會有人覺得很奇怪,怎麼會突然就扯到百貨公司了,那是因為這次的文章是要寫一個關於百貨公司題材的英國影劇─《塞爾弗里奇先生》(Mr. Selfridge)




 <《塞爾弗里奇先生》:現代百貨公司的始祖,以及其創辦人從無到有、歷經頂峰到最後卻失去一切的故事>

 

基本上,這個《塞爾弗里奇先生》系列影劇總共有四季,而我雖然是約略年初的時候就看完的,不過我卻直到現在才來寫。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曾經想過到底要不要來寫─而之所以現在才寫,是因為幾經設想之後,決定一口氣已較為簡短的方式,概略寫一下整個系列。

 

嚴格來說,《塞爾弗里奇先生》系列影劇所描繪的對象,當然就是我們的主角─哈利.戈登.塞爾弗里(Harry Gordon Selfridge,本文之後會直接以塞爾弗里奇稱之)─以及其所創立的塞爾弗里奇百貨公司(Selfridges)

 

這個系列影劇的第一季的時間點是1909年,第二季的時間點是1914年,第三季的時間點是1918年,第四季(也就是最後一季)的時間點則是1929




 《塞爾弗里奇先生》系列影劇,其實也有一本原作《百貨、誘惑與塞爾弗里奇先生》(Shopping, Seduction, and Mr. Selfridge),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影劇版與原作其實天差地遠。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百貨、誘惑與塞爾弗里奇先生》主要著重於塞爾弗里奇創業與最後被董事會逐出百貨公司的故事(換言之,就是真人真事),但是影劇版卻加入了許多原作裡面完全沒有提及(甚至根本就是虛構)的人物(簡單來說,就是變成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當然了,系列影劇本來就不可能只講一個人的故事,而且如果沒有虛構的人物或是旁支側節的虛構小故事,系列影劇大概會顯得很無趣吧。

 

總而言之,廢話就不要寫太多了,我們就來透過這個系列影劇,來認識一下這位被創立了被稱為「現代百貨公司始祖」的人吧。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不毛地帶》:參謀本部軍官成為生意人,所面臨的是兵不血刃的另類戰場

 

先前在寫過了關於《兩個祖國》的文章之後,這次要帶來的是關於同樣為山崎豐子原作的《不毛地帶》的文章。

 

說起來有趣,其實《不毛地帶》已經2009產物了,我一開始注意到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知道是由唐澤壽明主演,但是另外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看過山崎豐子原作的《華麗一族》與《不沉的太陽》。

 

以前雖然概括性的寫過關於山崎豐子的文章,但是現在才發現自己雖然有分別單獨寫過關於《華麗一族》與《不沉的太陽》的文章,卻沒有單獨寫過關於《不毛地帶》的文章。

 

基本上,山崎豐子的《不毛地帶》、《兩個祖國》與《大地之子》並列〈戰爭三部曲〉,不過我有看過的其實也就只有《不毛地帶》與《兩個祖國》。

 

感覺上要寫前置介紹,如果太多廢話的話似乎也不太好,不如就直接進入主題,不過基於簡約風格的緣故,這篇文章應該不會寫太多應該吧。


畢竟暑假幾乎都在忙畢業論文,這篇文章其實也是慢慢生出來的,雖然最一開始的時候就設定不要寫太多,不過這似乎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至少能在開學第一周就發表,大概也算是好事一椿吧(X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兩個祖國》:究竟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抑或兩者都不是?


最近看完了山崎豐子原作的《兩個祖國》之後,因為想說現在是暑假,剛好需要寫一些東西來發,所以這篇文章就誕生了。

其實本來應該是要先寫《不毛地帶》的,不過因為覺得可以先從比較短的《兩個祖國》開始,所以這次就寫《兩個祖國》了。


<《兩個祖國》:究竟是美國人?還是日本人?抑或兩者都不是?>

這次要帶來的《兩個祖國》在播放的時候,是屬於電影影劇的性質─總共兩集,並且一集兩個小時,加起來總共就是四個小時

其實《兩個祖國》在劇情上是十分致鬱的,而且致鬱的程度其實並不下於《華麗一族》帶來的效果,只是《兩個祖國》是屬於看完之後,只會有一種十分無奈的感覺的致鬱

不過《兩個祖國》在本質上,其實是有一個很大的歷史價值的─因為《兩個祖國》的主題,其實是日裔美國人在WWII前後各自的生活與各自的價值觀。

那麼介紹就先寫到這邊,接下來就來看看《兩個祖國》裡面,日裔美國人在WWII前後各自的遭遇與各自的信念吧。

2020年6月6日 星期六

《達斯勒兄弟:開闢者、手足、敵手》:當兄弟成為了敵人,曾經至極親密的友誼,也會成為化為烏有

在先前寫出來了的《克虜伯家族》與《阿德龍大酒店》之後,這一個〈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系列文章最後要帶來的,是關於達斯勒兄弟的文章

不同於之前《克虜伯家族》與《阿德龍大酒店》都是ZDF出品,並且都是包含三集(一集1.5小時),這次的《達斯勒兄弟》是由德國的德國電視第一台(Erste 1)出品,總共兩集,並且一集1.5小時(換言之,兩集加起來總共3小時)

<《達斯勒兄弟:開闢者、手足、敵手》:當兄弟成為了敵人,曾經至極親密的友誼,也會成為化為烏有>



 說到達斯勒兄弟(Die Dasslers)這個名詞,應該感覺上是很陌生的─那種感覺,大概就跟首次接觸到克虜伯與阿德龍這兩個名詞,是相差不遠的。

不過要說與達斯勒兄弟這個名詞相關的名詞,甚至還是非常有名的名詞,那麼基本上還是存在的,而且就算說是家喻戶曉也不為過─這兩個名詞,分別是著名商標彪馬(Puma)與愛迪達(Adidas)

老實說,我一開始還真的不曉得原來彪馬與愛迪達的創辦人都是德國人,更讓人驚奇的是,原來這兩間企業(以及商標)的創辦人/創始者居然是兄弟。

如果你將達斯勒兄弟這個名詞,以英文的形式丟入GOOGLE去搜尋的話,你會發現很多英文網站都會說彪馬與愛迪達這兩個商標的存在,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家族衝突之一。

但是如果這兩者的創辦人都是兄弟的話,那麼他們怎麼會分家呢?而且他們兄弟在分家以前,到底又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這次的文章,就是要來談一談《達斯勒兄弟:開闢者、手足、敵手》(Die Dasslers: Pioniere, Brüder und Rivalen)之中,是怎麼描繪這對一開始的時候是親密好友,最後卻翻臉成為敵人的兄弟。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阿德龍大酒店:一個家族傳奇》:一個世紀、一個夢想家、一個傳奇,兩個家族與三個世代的故事

之前關於《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的文章之中,介紹的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克虜伯家族,這次的文章是主題上稍微有一些不同的

 這次的文章,雖然也是屬於我自己分類的〈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的一部分,不過這次要帶來的是《阿德龍大酒店:一個家族傳奇》。

<《阿德龍大酒店:一個家族傳奇》:一個世紀、一個夢想家、一個傳奇,兩個家族與三個世代的故事>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曾經聞名德國的軍火與鋼鐵王朝,由盛轉衰的故事

之前才說過要在部落格文章改成走簡約風格,但是實際上可以簡約到什麼樣的程度,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太曉得

不過接下來要寫的這幾篇文章,都是與我自己寫小說的時候,部分仰賴的取材來源,所以才會想要來稍微介紹一下

這幾篇文章,都是基於ZDF(德國公共電視二台)以及其他德國電視台製作的影劇節目雖然話是這麼說,不過全部加起來應該只有三篇文章而已

這三篇文章為了分類上的方便,我自己就直接叫做〈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系列,但是這三篇文章分別是基於三個影劇所寫的

這三個影劇的共通點,就是每一集都有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長度,而這次的文章首先要來寫的,就是這些影劇之中,我第一個接觸到的《克虜家族:一個德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