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曾經聞名德國的軍火與鋼鐵王朝,由盛轉衰的故事

之前才說過要在部落格文章改成走簡約風格,但是實際上可以簡約到什麼樣的程度,其實就連我自己也不太曉得

不過接下來要寫的這幾篇文章,都是與我自己寫小說的時候,部分仰賴的取材來源,所以才會想要來稍微介紹一下

這幾篇文章,都是基於ZDF(德國公共電視二台)以及其他德國電視台製作的影劇節目雖然話是這麼說,不過全部加起來應該只有三篇文章而已

這三篇文章為了分類上的方便,我自己就直接叫做〈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系列,但是這三篇文章分別是基於三個影劇所寫的

這三個影劇的共通點,就是每一集都有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長度,而這次的文章首先要來寫的,就是這些影劇之中,我第一個接觸到的《克虜家族:一個德國家族》


<《克虜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曾經聞名德國的軍火與鋼鐵王朝,由盛轉衰的故事>


 這次要寫的《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Krupp: Eine Deutsche Familie),主要是著重在這個家族二十世紀以後的故事。

說起來有趣,很多人應該會覺得克虜博的名字很眼熟,不過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常常會在電梯上看到「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商標。

然而克虜伯原本其實是德國鋼鐵與軍火產業的龍頭等級企業,不論是WWI還是WWII,德國的軍火幾乎都是由克虜伯所生產,而且二十世紀直到WWII打完之前,克虜伯甚至還是德國軍火的代名詞。

到了1990年代的時候,克虜被鋼鐵與機械方面的蒂森收購,於是兩間企業合併之後,變成了如今鋼鐵與機械方面的大型工業財團「蒂森─克虜伯」。

那麼克虜博家族在《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之中又是怎麼被描繪的,就讓我們來稍微看一下吧

[I. 弗里茨.克虜伯:世紀末的經營者,世紀末的開創者]

「妳(指貝爾塔)知道製造出上等的鋼鐵,秘訣是什麼嗎?...不能一味強調硬度,否則就會容易斷裂。要有一定的柔韌度,方能被鍛造。幾經鍛鍊,才會堅不可摧。」
─弗里茨與自己的大女兒.貝爾塔私下的談話。

其實《克虜伯家族:一個德國家族》系列影劇,總共有三集─這三集分別是〈崛起與狂熱〉、〈愛情與厄運〉、〈衰亡與和解〉。

不過如果要依照時間點來區分的話,我們則是可以依照人物分成三個時間點─老太爺(弗里茨.克虜伯,世紀末時期)、夫人(貝爾塔.克虜伯,戰間期與納粹主政時期)與少爺(亞爾弗里德.克虜伯,WWII尾聲與戰後)

首先要來介紹的弗里茨.克虜伯(Fritz Krupp),雖然在本文之中被我稱為老太爺,不過這是因為我覺得弗里茨是這系列影劇之中,第一個被介紹的克虜伯(如果撇除序幕的時候,兩位更老的克虜伯路人的話)


 弗里茨可以說是克虜伯家族進入二十世紀初期的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物─他不僅開發出了新的鋼鐵產品,甚至還將自家產品介紹給了來自日本的客人,連中國與南美洲都認識克虜伯家族的產品。

雖然弗里茨自承,他的父親並不放心將家族事業交給他,但是他其實有自己的能力,為克虜伯家族開創了嶄新的局面,可以算是非常大的成就。

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個場面,就是弗里茨將客戶的懷錶放在鋼鐵壓縮機底下,結果當鋼鐵壓縮機將鐵鎚往下落的時候,他竟然有辦法控制鐵鎚下落的時間,於是鐵鎚只是輕輕碰到了懷錶。

然而正所謂政治不完全歸政治、經濟也不完全歸經濟,製作軍火與鋼鐵名聲十分響亮的克虜伯家族也有自身的困難與煩惱─因為皇帝與克虜伯家族走得非常接近,甚至幾乎是可以到了私下見面的程度。

雖然克虜伯企業包下了德國大多的海軍軍艦戰備訂單,但是那是因為他們等同被德國皇帝將這個產業外包,而且甚至還得動不動就承受來自皇帝的壓力(皇帝不喜歡克虜伯企業到其他國家販售軍火,但是他偏偏又不得不跟克虜伯企業購買德國專用的軍火)

此外弗里茨雖然開拓了新的市場,也將家族產業做大,但是他有一個小小的私人問題─這位老太爺表面上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但是他在私底下其實是同性戀(那個年代的歐洲,是很歧視同性戀者的)

弗里茨常常去義大利做生意與度假的時候,都會找小鮮肉一起過夜,引來一些記者的「關注」,這引起了太夫人的不滿,直接就告狀到皇帝那邊去─結果就是太夫人被指控有精神病,被弗里茨給丟包到精神病院。

只是同性戀者的疑雲最後越燒越大,弗里茨最後因為不堪輿論壓力而於1902年的時候,在自己家中自殺身亡(當然弗里茨因為同性戀疑雲自殺的這件事情,引來了皇帝的關注,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II. 貝爾塔.克虜伯:家族度過危機而走向狂熱,卻也埋下了厄運的前奏]

「一直以來,遊戲規則都是由我們來訂,其他人都只有聽著的份我繼承家業的時候就是如此,你繼承家業的時候也是如此!就算是皇帝與希特勒,也都要讓我們三分!
─貝爾塔似乎對於過往時代,克虜伯家族的可以誇耀自身權力感到念念不忘,但是其兒子卻不以為意。

在父親自殺之後,貝爾塔(Bertha Krupp)因為是長女(事實上,她也只有一個妹妹,換言之,弗里茨只有兩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因此她成為了家業的繼承者。


然而時任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十分的關注此事,於是以好人的姿態幫貝爾塔找了一個丈夫─他雖然說是想要找人管住貝爾塔這個非常有個性的小姐,但是我嚴正懷疑他其實不放心給一個女性經營德國最大的軍火企業。

不管怎麼說,在威廉二世的介紹與安排之下,貝爾塔與德國當時的一位外交官古斯塔夫..波倫(Gustav von Bohlan)結婚,並且威廉二世也自己下了一個飭令─歷任克虜伯家族企業的領導者,都可以冠上「克虜伯」的姓氏。


這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特權─皇帝居然親自立法,讓「克虜伯」這個姓氏不致於因為女兒婚姻而滅絕,這種「殊榮」說不定就連當時的貴族都還無法享有呢。

於是貝爾塔與自己改姓「馮.波倫─克虜伯」的丈夫.古斯塔夫結婚之後,也讓克虜伯繼續當德國的軍火企業,甚至還在WWI末期的時候,親自接待威廉二世(儘管這位皇帝十分的不滿,克虜伯還是在到處兜售自家的軍火)

WWI結束之後,德國戰敗而皇帝流亡,克虜伯家族仍然在改制為共和國傲然矗立著,甚至還撐過了發生在德國的共產黨暴動。

然而在共產黨暴動之後,德國的產業經濟開始沒落,結果貝爾塔不僅得將自己的家產拿來救濟工廠,甚至就連古斯塔夫也在賣掉了集團旗下的船廠之後,也接著開始與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來往。

就這樣,在皇帝.威廉二世以及其人馬之後,就連後來利用納粹黨主宰德國的希特勒也當過克虜伯家族的座上賓。

到了WWII開打的時候,克虜伯家族儼然成為了納粹黨政府的軍工廠,但是這也代表克虜伯家族正式被捲入WWII的厄運─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克虜伯家族決定供應軍火給納粹黨。

之所以會說是厄運,是因為到了WWII時期的時候,年老的古斯塔夫身體狀況開始越來越差,甚至就連家中的其他少爺也都被納粹政府充軍。

到了WWII結束的時候,打從戰爭末期就已經病重的古斯塔夫最終在1950年離開了人世,而與納粹黨政府牽扯的結果,就是克虜伯家族的三個少爺之中,其中一個被以戰犯的身分拘捕、一個成為空官之後死於空難、一個成為士兵卻淪為蘇聯的戰俘。

在大戰結束之後,克虜伯家族已經完全的衰落了,但是貝爾塔已經成為了一家之主,但是她對於家族與企業的現況,似乎還是有一些盲點。

[III. 亞爾弗里德.克虜伯:最後的克虜伯,最後一個背負克虜伯姓氏的人]

「我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被操縱,被強行改變,而導致他崩潰再也沒有沒有人能夠強迫我,讓我犧牲自己所愛的人。」
─亞爾弗里德與自己的弟弟.哈拉爾德(Harald)的對話,表現出自己對於母親與家族的負面執念。

我們的最後的一位克虜伯─亞爾弗里德.克虜伯(Alfried Krupp)─的故事,因為時間點的緣故,會稍稍與貝爾塔的故事重疊。


亞爾弗里德是貝爾塔與古斯塔夫的長子,而由於貝爾塔是一位性格嚴厲(甚至是已經到了嚴酷的程度),因此亞爾弗里德的童年生活並不美滿。

等到長大之後,亞爾弗里德一開始在家族的安排下進入德國設計局工作,但是他卻一直受到母親的影響,甚至被迫接受有些偏執的完美主義精神。

尤其亞爾弗里德長大之後,他的私生活甚至也一直受到母親的干涉─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亞爾弗里德與安娜莉澤.巴爾(Anneliese Bahr)的關係。

貝爾塔並不喜歡亞爾弗里德與安娜莉澤交往,而在亞爾弗里德與安娜莉澤結婚之後,貝爾塔更是公開的表示對於安娜莉澤的排斥。

就像大多數的男人一樣,亞爾弗里德成為了妻子與母親之間的夾心餅乾─亞爾弗里德不喜歡母親干涉自己的私生活,卻無法阻擋強勢而主宰性強烈的母親;他想要與安娜莉澤好好過生活,但是最後卻還是與妻子離婚了。

其實說到底,就是貝爾塔一直對亞爾弗里德挑撥離間,讓他認為自己與安娜莉澤結婚並非正確的抉擇,但是這也在無形中產生了一種類似心理創傷的狀態。

因為亞爾弗里德並不是一個性格非常堅強的人,他不喜歡母親干涉自己,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那個反抗母親的力量,於是就對自己的母親產生了一種十分負面的執念。

而後來亞爾弗里德成為了克虜伯集團的首腦之後,也等於是成為了德國軍火企業的首腦,但是WWII以德國戰敗而告終,亞爾弗里德也因此成為了德國的頭號戰犯之一。

雖然亞爾弗里德最後逃過了被處以絞刑的死刑,甚至還接著出獄而擺脫了戰犯的身分,但是亞爾弗里德到了這個時候,也因為自己的姓氏受到的待遇(或許對他來說,他也不是自願要管理克虜伯集團),而對家族產生了負面的執念。

在出獄之後,亞爾弗里德想要重振已經在WWII之後衰落的克虜伯集團,甚至之後還再婚,但是克虜伯集團基本上早就已經奄奄一息了。

尤其在自己的其他家人將股份賣掉,甚至也將其他資產賣掉之後,亞爾弗里德發現自己已經開始力不從心,他也因為自己想要重振家族而產生的工作狂傾向,導致與第二任妻子不和,最後也是離婚收尾。

此外除了事業上力不從心以外,亞爾弗里德在自己的私生活上,其實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當年離婚的時候跟著妻子離開自己,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阿恩特(Arndt von Bohlen und Halbach)

阿恩特從小跟著自己的母親長大,但是他在就讀寄宿學校之後,偶爾還是會與亞爾弗里德見面,甚至還表示想要與父親共同經營家業。

但是亞爾弗里德對於母親與家族的負面執念,卻讓他拒絕了阿恩特的期望,而期望阿恩特不要經營家業─或許是因為他認為阿恩特經營家業,會走上與自己一樣的道路。

最後亞爾弗里德經由介紹,認識了專業經理人貝爾托德.拜伊茲(Berthold Beitz)之後,決定要實現自己的目標─讓克虜伯集團脫離家族經營,並且改制為普通的私營企業集團。

早在此之前,克虜伯集團就已經無力繼續生產軍火,只能靠著鋼鐵產業存活,而在貝爾塔病逝之後,亞爾弗里德於是委託拜伊茲將集團轉型,並且另外成立一個基金會。

就這樣,曾經輝煌的克虜伯企業集團最後經亞爾弗里德之手轉型改制,而亞爾弗里德也在那之後辭去了原本集團首腦的位子。

[IV. 結語:亞爾弗里德是與自己和解?還是促成了家族的衰亡?]

「我的父親曾經叫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個由我主宰的世界可以何以到頭來,最後做到這一點的是他,而不是我?
─阿恩特對於自己的期望被父親拒絕,但是又看到父親才是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的人,而感到十分哀怨。

在克虜伯企業集團改制沒有多久之後,亞爾弗里德宣告克虜伯家族退出集團企業的經營,並且自己的家族成員可以享有企業營運的薪資。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亞爾弗里德委託拜伊茲說服阿恩特也退出集團企業,而在集團企業改制完成沒有多久之後,亞爾弗里德就也跟著病逝了。


十分諷刺的是,亞爾弗里德雖然達成了自己擺脫家族的目標,但是卻也導致自己的兒子無法如願與自己一起共同經營家業。

由於認為自己的人生被否定,阿恩特十分哀怨父親雖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自己卻反而無法走出自己所希望的道路。

最後,阿恩特變成了一個不成材的兒子,而這也與亞爾弗里德的盲點有關─說得難聽一點,若說是亞爾弗里德的盲點害了自己的兒子,其實也不為過。

亞爾弗里德對於自己的家族與母親的負面執念,讓他認為克虜伯的姓氏與集團企業都是應該被擺脫的枷鎖,甚至並不打算將這個姓氏當作榮耀,而認為這個姓氏只帶來了無盡的壓力。

但是對於母親與家族的負面執念,卻讓亞爾弗里德忽略了兒子的願望,而由於受制於自己曾經接受的教育,讓他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

畢竟就像貝爾塔所說的,亞爾弗里德本身就是一個性格不怎麼堅強的人,再加上他與自己的母親不和,卻又說不出口,也沒有能力挽留自己的妻子,久而久之就導致性格上開始出現奇怪的畸形。

於是到頭來,亞爾弗里德的兩次婚姻都是離婚收場,他雖然將家族企業改制為普通的私營企業,卻也導致了自己的兒子不成材,乃至最終加速了集團的衰亡。

這樣子,到底是亞爾弗里德與自己的家族和解?還是造成了家業衰敗?

─這個問題,恐怕是很難有標準答案的。

*

雖然這次的這篇文章收尾的方式有些馬馬虎虎,甚至簡約到了一個連自己都十分驚訝的程度,不過我想還是寫這樣子就好了。

畢竟這篇文章只是對於《克虜伯家族:一個德意志家族》的簡介/簡論,所以其實這樣子概略寫一些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就好。

細節之類的東西我並沒有寫太多,因為我有預感如果真的連細節都一起寫進去的話,這篇文章的篇幅大概會增長為至少1.5倍。

總之這次的文章就先這樣,下一篇文章大概也是接續〈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這一系列的分類,如果有任何我寫錯的地方需要指正,或是有任何想要分享的看法,也絕對歡迎在底下留言。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