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 星期二

《西班牙公主》(The Spanish Princess):來自西班牙的公主,登上英國王后的大位


最一開始接觸菲莉帕.葛列葛瑞(Philippa Gregory)的作品,其實是始於《白玫瑰王后》(The White Queen),不過這次《西班牙公主》的情況比較特殊。

雖然菲莉帕.葛列葛瑞的《堂親戰爭》系列,以前就已經寫過《白玫瑰王后》(The White Queen)的文章了,理應要先寫《白玫瑰公主》(The White Princess)的文章,不過請讓我解釋一下。

以前我就已經寫過《白玫瑰公主》小說版的文章了,而影集版的因為劇情比原作還要黑暗太多,所以我實在寫不下去,就直接跳來新的《西班牙公主》(The Spanish Princess)的文章了。

一定要說的話,《西班牙公主》是改編自菲莉帕.葛列葛瑞的兩部歷史小說《專情的公主》(The Constant Princess)與《國王的詛咒》(The King's Curse),而影集只演了第一部份而已(換言之,以後或許會有第二部)

不管怎麼說,總之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這次分析與探討類型的新文章,就是要來寫今年年中才剛播完,前一陣子才剛拚完的《西班牙公主》(The Spanish Princess)



<《西班牙公主》:來自西班牙的公主,登上英國王后的大位>

這個文章在結構上只分成三個大條目,其中兩個大條目是分析我們的主角.亞拉岡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與兩個女性角色,另外一個大條目則是屬於其他細節的探討與分析。

[I. 凱瑟琳公主:來自西班牙的公主,深信自己注定成為王后,並且也為此不擇手段]

1.      與亞瑟王子的婚約

我們來自西班牙的公主.凱瑟琳,打從自己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經由自己的父母亞拉岡的費南度(Fernando of Aragaon)與卡斯提亞的伊莎貝爾(Isabella of Castile)定下了婚約。

而凱瑟琳被許配的對象,就是遠在英倫海峽的另外一側,英格蘭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的亨利七世(Henry VII)與其妻.約克的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York)所生的長子.亞瑟(Arthur, Prince of Wales)


凱瑟琳從熱帶的西班牙來到了整天下雨的英格蘭之後,首先就遇到了性格似乎有些內向與陰沉的亞瑟,接下來也遇到了性格過分囂狂的哈利(Harry,後來的亨利八世)

當凱瑟琳帶著亞瑟寫給自己的情書來到英格蘭之後,凱瑟琳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原來亞瑟寫給自己的情書,是哈利冒用亞瑟的名義寫的(不過最後凱瑟琳似乎並不打算追究,畢竟又不是要嫁給哈利)

除了這個之外,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亞瑟某一方面似乎不太行─畢竟兩人初夜洞房的時候,就因為凱瑟琳疑似與亞瑟「喬不來」,結果原本已經升旗的亞瑟馬上就又垂下來了。

察覺到亞瑟對於自己十分陌生的凱瑟琳,決定來當一個溫柔的女孩子,來好好的釣魚一下─當然了,要釣的對象就是亞瑟這位丈夫了。

結果十分的成功,亞瑟不僅卸下心防與凱瑟琳做功課(我想許多大大應該都知道,做功課的另外一個意思),還變得與凱瑟琳十分親近。


變的親近的兩人成天聊著英格蘭的騎士傳說,而就在凱瑟琳暗自高興自己的釣魚計畫成功的時候,始料未及的變故發生了。

亞瑟突然得到了汗熱病,而且病情之嚴重,甚至招致亞瑟在一天之內病逝,於是凱瑟琳突然從太子妃成為了寡婦。

除此之外,西班牙本應支付給英格蘭的凱瑟琳的嫁妝,也因此面臨作廢(當時的英格蘭王國十分貧窮,而王室急需這筆嫁妝),甚至凱瑟琳必須回國的情況。

2.      與哈利的婚約

莫名其妙成為了寡婦的凱瑟琳,首先面臨母親把自己叫回西班牙的情況,以及自己是否有與亞瑟行房過的問題。

兩人初夜的時候,雖然亞瑟突然萎了下去而導致做功課失敗,但是由於隔日亞瑟為了打發其他人,而刻意向自己的弟弟聲稱「各位,我昨晚到了西班牙」。

這樣的一句話被解讀為亞瑟與凱瑟琳做過功課,然而凱瑟琳想要成為英格蘭的王后,她當然不甘自己必須回到西班牙。

於是凱瑟琳不僅聲稱自己沒有與亞瑟行房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處女,也再度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釣魚。

凱瑟琳第一次釣魚,是因為希望亞瑟卸下對自己的心防,但是這次凱瑟琳釣魚,是在名副其實釣金龜婿─對象呢,當然就是新的王位繼承人.哈利了。


這一次,凱瑟琳的計畫十分的成功─雖然凱瑟琳面臨來自太后的質疑(還招致太后對於其他人的權力鬥爭),但是凱瑟琳卻還是成功釣到了哈利。

當然我們可以解釋為哈利本來就對凱瑟琳有興趣,但是凱瑟琳用盡不同方式(刻意營造偶然碰面、在王后因為難產而逝世的時候與對方一起哀悼等等)來勾搭哈利,讓哈利做出了想要與凱瑟琳結婚的宣言。


然而凱瑟琳的姊姊.喬安娜(Joanna,西班牙文:Juana)某天卻意外路過英國,甚至還亂入了凱瑟琳的計畫,讓國王.亨利七世想要將哈利許配給自己的女兒。

哈利為了此搞神隱,太后也處處找機會壓迫凱瑟琳,不過凱瑟琳的姊姊與姊夫先後逝世,而費南度也決定要將凱瑟琳許配給哈利。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亨利七世卻突然因為急病身亡,而凱瑟琳也在這個時候發現自己的機會來了

[II. 其他的女性角色]

1.      瑪格麗特太后:左手宮廷專權,右手干預國政,性情狠毒外加性格變態的反派

全名瑪格麗特.普歐福特(Margaret Beaufort)的瑪格麗特太后,雖然是這個影集的反派(也是導致這個影集徹底變成宮廷劇的元兇),但是必須先稍微介紹一下。

根據《白玫瑰王后》與《白玫瑰公主》之中的一些對話與細節,瑪格麗特太后在約略12歲的時候結婚,並且在約略1314歲的時候生下本名亨利.都鐸(Henry)的亨利七世。

除此之外,《白玫瑰王后》與《白玫瑰公主》劇中不僅影射瑪格麗特太后與自己的小叔(=丈夫的弟弟)有特殊性關係(當然了,這是使用比較現代的用語),而且亨利七世似乎是與小叔所生,而非與丈夫所生。

在亨利七世成為了英國的國王之後,瑪格麗特太后借用自己太后的地位干政,而且雖然是個宗教狂熱人士,但是對於權力似乎更為狂熱。

以上就是總結了《白玫瑰王后》與《白玫瑰公主》的劇情之後,瑪格麗特太后大略的出身與形象,接下來就來探討本劇中的瑪格麗特太后。

首先要說的是,瑪格麗特太后並不是什麼好東西─我們當然無從得知,現實世界歷史中的瑪格麗特太后是什麼樣的人,不過基於本劇將她描繪成一個性格惡毒且對權位有著強烈欲求的人,我們就來看看瑪格麗特太后的這個形象吧。


首先,瑪格麗特雖然自許為宗教人士(總是三兩句話離不開聖經,還喜歡說自己的行為是上帝的旨意),但是她的行為卻經常很沒有說服力。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經常在宮廷中跟別人吵架,然後吵完架之後,還說自己的行為是上帝的旨意(上帝表示:??

其次,當伊莉莎白王后因為難產而過世之後,亨利七世因為太難過而荒廢國政,瑪格麗特居然自己跑出來說需要一個攝政王,然後接著推舉自己代替亨利七世進行攝政(眾官員與大臣表示:??

甚至就連波爾夫人(其中一個朝臣的妻子)招惹到瑪格麗特太后,也招致波爾夫人處處被刁難,甚至還丟了自己在領地之中的住處。

而最後的最後,當然就是瑪格麗特太后其實經常性的,處處與擅長釣魚的凱瑟琳作對─本劇會變成十分的宮廷劇,有一大半的原因,其實要歸於瑪格麗特太后這個角色。

瑪格麗特太后因為堅持凱瑟琳與亞瑟行房,從而認為凱瑟琳聲稱自己是處女純屬瞎掰(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所以想方設法想要阻撓凱瑟琳與哈利結婚。

由於凱瑟琳宣稱自己還是個處女,而且凱瑟琳為了釣魚,所以一直留在倫敦,甚至還想方設法想要在取得嫁妝之后,與哈利結婚。

在喬安娜意外來到英格蘭之後,凱瑟琳想要讓喬安娜認可自己與哈利結婚,然而瑪格麗特太后從中作梗,說服喬安娜讓哈利與凱瑟琳的外甥女、喬安娜的其中一個女兒.艾莉諾(Princess Eleanor)結婚。

哈利因為並不想要與小公主結婚,結果就在這件事情被宣告之後立刻搞神隱,瑪格麗特太后當然知道哈利上哪神隱去,而她為了要讓凱瑟琳死心,竟然謊稱哈利已經前去西班牙。

但是在喬安娜的丈夫.美男子費立普因病逝世,而喬安娜精神病發作導致費南度必須回鍋之後,凱瑟琳被賦予了做為西班牙使者的權利,再次成為了阻擋在瑪格麗特太后面前的惡勢力。

但是自詡為傳達上帝旨意的女人的瑪格麗特太后,自然不願意向惡勢力屈服─她為了要銃康凱瑟琳,竟然找人跑去港口堵外國信件(亨利七世為了要向教皇確認,凱瑟琳與哈利是否能夠結婚,所以向教皇要了許可信,而這封許可信後來卻好死不死真的給瑪格麗特太后堵到)

除此之外,由於亨利七世與瑪格麗特太后因為國庫空虛的緣故,所以兩人決定要向各地的貴族強行徵兵與抽稅。

稅吏.達德利(Lord Dudley)協助瑪格麗特太后四處徵稅,而且還完美的將所有稅務都提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凱瑟琳在倫敦某教區的屋子,原本房租只要1.5塊錢,直接漲價就變成8塊錢。

然而亨利七世急病逝世之後,瑪格麗特太后卻設計達德利─她命令達德利將所有稅務文件收集,然後接著宣稱達德利在未經國會同意的情況下,惡意向領主與人民收稅。

許多官員與大臣都不敢反抗瑪格麗特太后,於是瑪格麗特太后立刻下令拘捕達德利,並且在經過粗糙的手段之后將達德利殺頭,完美將自己的徵稅命令與達德利的收稅行為切割。

看到可憐的稅吏這樣被心狠手辣的瑪格麗特太后銃康之后,在刑場上含冤慘死,許多的官員與大臣卻是敢怒不敢言,因為誰也不想要變成下一個達德利。


然而就在瑪格麗特太后得意的盤算著,究竟該怎麼將凱瑟琳掃回西班牙,並且整頓其他不服從自己的異議份子的時候,決定結束神隱的哈利突然從倫敦北方的修道院南下,而就在這個同時,哈利也被決定採取行動的凱瑟琳堵到

2.      波爾夫人:本應為領主夫人,卻因為自己的出身與立場成為太后的眼中釘

全名瑪格麗特.波爾(Margaret Pole)的波爾夫人(Lady Pole),因為同樣也是有在先前的影劇登場,所以就先來介紹一下其出身。

波爾夫人是約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國王.愛德華四世(Edward IV)的弟弟.喬治(George Plantagenet),所以本身在出身上屬於約克王朝的公主(伊莉莎白王后是愛德華四世的大女兒,所以兩者之間是堂姊妹的血緣關係)

在都鐸王朝統治了英格蘭之後,波爾夫人被安排嫁給了做為亨利七世的朝臣以及領主之一的理查.波爾(Richard Pole),並且因此成為了波爾夫人。

然而波爾夫人有一位名為愛德華.沃爾威克(Edward Warwick,全名愛德華.金雀花)的弟弟,因為是約克的王子而遭到瑪格麗特太后設計,在倫敦塔被拘禁了十二年之後,最終遭到殺頭。

對於自己的弟弟這樣最後死的不明不白,波爾夫人雖為領主夫人,但是卻十分的怨恨都鐸王朝與自己的堂姊(影劇版之中,伊莉莎白王后誆騙天生智能不足的愛德華簽下空白罪狀,原作之中則是亨利羅織罪名處死愛德華)

以上就是波爾夫人在《白玫瑰公主》之中的形象─一位出身約克王朝公主,雖然嫁給了似乎是好人的波爾,但是卻對都鐸王朝痛恨的領主夫人。


波爾夫人幫王室照顧亞瑟與哈利,而當兩個王子長大之後,亞瑟與波爾夫人關係十分親近─親近的程度,大概就有些像是養子與養母的情況。

不管怎麼說,波爾夫人的任務原本就是照顧王子,而她也在亞瑟與凱瑟琳結婚之後,變成必須為新婚的王子與王妃照料其他事務。

然而亞瑟突如其來病死,凱瑟琳一開始雖然要求波爾夫人替自己做偽證,而波爾夫人拒絕,但是當瑪格麗特太后也接著找上門的時候,波爾夫人卻直接就作了偽證。

首先要說明的是,波爾夫人一開始拒絕凱瑟琳的請求,是因為認為凱瑟琳的行為不可取─她覺得凱瑟琳已經與亞瑟行房過,那麼自己當然不可能昧著良心。

但是不要忘記了,上面提及波爾夫人的弟弟被瑪格麗特太后構陷,以及後來被殺頭,而波爾夫人也是因此對於瑪格麗特太后有著深沉的怨恨。

所以當瑪格麗特太后跑來質問她的時候,她當然就不可能順著瑪格麗特太后的意思(後者處心積慮,想要用各種手段將凱瑟琳趕走)

因為這樣的緣故,瑪格麗特太后對波爾夫人公報私仇,刻意假借英格蘭士兵的短缺,將波爾夫人與其丈夫的所有士兵與衛兵都徵召,間接導致波爾因為必須自己修理馬車,結果出事被馬車壓死。


本為領主夫人的波爾夫人守寡之後,稅務又接著成為了瑪格麗特太后對付波爾夫人的方式(雖然後來的劇情證明,隨便給房地產稅務惡性漲價,是稅吏自己獨斷的行為),但是波爾夫人幾度遭銃康,已經燃起了心中的復仇之火。

波爾夫人為了要繳稅,只能向領民徵稅,但是領民因為收成不佳也繳不出什麼東西來,而波爾夫人因為無法繳稅,結果就是自己的所有財物與牲畜都被徵收,宅邸成為了一棟空屋,為了餵飽小孩還得去偷雞蛋,這讓波爾夫人忍無可忍。

波爾夫人的堂親愛德蒙...普爾(Edmund de la Pool)作為約克王朝的後人,數度拉攏波爾夫人不成,但是這次波爾夫人為了報復瑪格麗特太后,於是找了幾間修道院之後,與愛德蒙聯手,決定一起扳倒都鐸王朝。


其中的細節太多,我們就不在此贅述,因此我們就跳到結果─愛德蒙的叛變最後以失敗告終,結果愛德蒙一夥人被拘禁,波爾夫人也連同自己的幾個小孩被拘禁起來(諷刺的是,她還被丟進當年拘禁自己弟弟的牢房裡)

雖然瑪格麗特太后期間一度告訴波爾夫人,如果願意告發凱瑟琳作偽證的話,可以對她寬厚一些,但是波爾夫人拒絕向惡勢力屈服,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提及的事情。

不管怎麼說,最終亨利七世病逝,而波爾夫人也被拘禁在牢房之中,但是就在她以為自己只能與小孩永遠在牢房中渡過一生的時候,凱瑟琳現身了

[III. 其他探討與分析]

1.      再婚許可令:教皇的命令,高於再婚當事人的意志?

這雖然也是本文的主題之一,但是在開始這個文章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談談亨利八世在十六世紀的歐洲,所做的一件狂事。

眾所周知,亨利八世在那個年代是非常著名的再婚王,他老兄甚至可以為了這種事情,跟梵諦岡的教皇槓上。

由於亨利八世認為自己有休妻與再婚的自由,因此他自己成立英國國教,讓自己的婚姻自由不再被梵諦岡所控制。

但是我們將時間切回來,在《西班牙公主》的這個時間點,仍然是哈利王子的亨利八世,為了要能夠順利迎娶仍是公主的凱瑟琳,依舊必須聽教皇的話。

我們現在可能會覺得很奇怪,教皇難道有那麼大牌嗎?我想再婚就再婚,到底是跟教皇有什麼樣的關係啊?

這樣子的想法,是因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由婚姻的權利,但是天主教並沒有這麼開放,尤其十六世紀的時候更是如此。

教皇對於再婚的許可,其實可以凌駕於當事人的意志,因此哈利與凱瑟琳對於能否取得教皇的再婚許可令,其實都十分的著急。

而這也是為何最後面會提及,瑪格麗特太后為了想要銃康凱瑟琳,刻意找人將教皇的再婚許可令攔下來。

當然了,這是那個年代的一件怪事,也同時是劇中的一個小小細節,但是稍為在此說明一下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X

2.      卡斯提亞的伊莎貝爾、喬安娜女王與亞拉岡的費南度:西班牙王國之中的權力關係

劇中另外一個雖然橫貫全劇,但是卻僅能被視為支線的,是凱瑟琳的父母與姊姊─也就是標題中提到的伊莎貝爾、喬安娜以及費南度。

伊莎貝爾出身卡斯提亞王國,費南度出身亞拉岡王國,一個女王與一個國王的聯姻,其實是西班牙王國統一的序曲。


兩人所生的大女兒.喬安娜,可以依照自己在血統繼承的原則下同時繼承卡斯提亞王國與亞拉岡王國的繼承權,自然就能創造統一的西班牙王國。


由於伊莎貝爾逝世,因此費南度為了要能夠讓原本的目標達成,所以才會自己暫時下位,並且讓兩個王國都由喬安娜繼承。

但是喬安娜雖然貴為西班牙(此時尚未完全統一)的女王,她本身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聯姻者─透過與美男子菲力普的婚姻,西班牙在歐洲的國際權力立場上,其實是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掛一起的。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喬安娜本身也是個狂人,她不僅與自己的丈夫處不好(劇中菲力普其實勾搭英格蘭小公主仕女),甚至還聲稱基督宗教的神其實是偽神。

而且喬安娜後來因為精神病發作,結果就是費南度又回鍋,並且宣告暫代喬安娜統治西班牙,直到喬安娜的兒子.卡洛成年可以繼承王位。

我們如果稍微將時間快轉,並且接著到達卡洛長大之後,卡洛才是真正統一了西班牙王國,甚至靠著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權(別忘了,卡洛的父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子),兼任西班牙國王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當然特地開出這個條目,是因為此時的西班牙其實還沒有完全統一,但是這個時候的西班牙,其實已經是現代西班牙的雛型了。

3.      姊妹妯娌,三個王后:聯姻的重要性?

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總共有兩個兒子與兩個女兒─亞瑟與哈利先後迎娶凱瑟琳公主,瑪格麗特公主嫁給蘇格蘭國王,而最小的瑪莉公主雖然長大後嫁去法國,不過因為與劇情無關,所以此處不會太過強調。

這個家族,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姊妹妯娌三個人,三個公主都成為了女王,而且還是透過聯姻成為女王。

當然對現代人來說,聯姻充其量只是為了要讓國家與國家之間結盟,所以派一個王子與一個公主,兩個人行房就能創造盟約。

但是在十六世紀的那個年代,王子與公主行房就創造盟約,這個盟約的意義遠大於我們的理解─因為這種盟約創造的,其實是君主制國家的兩國一家親。

瑪格麗特公主嫁給蘇格蘭國王,其實就有這樣的考量─英格蘭與蘇格蘭的長期衝突,就是希望藉由聯姻讓兩國成為一家人,這樣就可以漸進式的解決衝突(雖然這個目標,要等到十七世紀的時候,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紀成英格蘭國王的王位,才會被達成)

而另外一個例子,舊式瑪格麗特太后為了要銃康凱瑟琳,所以建議喬安娜讓自己的女兒.艾莉諾公主與哈利結婚,並且同時讓年紀還小的卡洛王子與同樣年紀尚小的瑪莉公主結婚

喬安娜之所以答應,姑且不論是否為了銃康凱瑟琳,其實這種聯姻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選項─哈利迎娶小公主,小王子迎娶另外一個小公主,英格蘭與西班牙就成為親家了。

成為親家所代表的,當然就是兩國之間的摩擦與衝突,在沒有外力介入的前提之下,可以盡可能用搓湯圓的方式解決。

舉個例子吧,後來英格蘭的伊莉莎白一世與西班牙的菲力普二世是小姨子與姊夫的關係(伊莉莎白的姊姊.瑪莉一世,是菲力普二世的妻子),假如教皇沒有因為伊莉莎白信仰新教下追殺令,兩人其實可以用搓湯圓的方式解決宗教問題。

當然了,親戚之間可以用搓湯圓或是打太極拳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有的時候,領土的併吞與繼承權的兼任也是可以用相同的方式進行。

例如上面提到的卡洛王子,因為母親是西班牙公主而父親是哈布斯堡王子,所以才能利用兩方的關係兼任西班牙國王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聯姻就是這麼奇妙,我們作為現代人雖然很難理解箇中精華,但是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聯姻就是這麼重要。

4.      哈利最終登基為王:都鐸王朝的詛咒,是否為穿鑿附會?

這個條目雖然橫貫《白玫瑰王后》與《白玫瑰公主》,但是因為剛好也與都鐸王朝有關,所以就決定當成最後一個探討主題。

基本上是這樣的,我們的白玫瑰王后伊莉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Woodville)與約克王朝國王.愛德華四世(Edward IV)結婚之後,生下了不少兒女。

雖然我們的白玫瑰公主是其中之一,但是還有兩為大家都比較聽過的─被拘禁在倫敦塔之中,普遍認為被愛德華四世的弟弟.理查三世(Richard III)謀害的兩個小王子,愛德華五世(Edward V)與約克公爵.理查(Richard, Duke of York,以下會以小理查稱之)

當然了,作為叔叔的理查有沒有可能謀害自己的姪子是另外的問題,因為作者在這系列作品中,一直在暗示兇手可能另有其人─瑪格麗特太后。

瑪格麗特太后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亨利七世可以登上王位,於是刻意找人謀害兩個小王子,然後接著將這個鍋子丟給了毫不知情的理查三世。

白玫瑰王后認為瑪格麗特太后殺害自己的兒子,於是就暗中施法,詛咒殺害了自己的長子的人,其家族的所有長子都會死於詛咒,最後變成沒有兒子的家族

當然了,白玫瑰王后為了要能夠享有權勢,而安排白玫瑰公主與亨利七世結婚,但是這在不知不覺之間產生了一個奇怪的情況─瑪格麗特太后真的就是殺掉了小王子的人,於是都鐸家族打從這時候就被詛咒了。

而雖然白玫瑰王后早就動手腳,安排小理查落跑去歐洲,但是由於小理查後來為了復辟與白玫瑰公主姊弟相殘,最後給白玫瑰公主反殺,所以這個詛咒就更加被確立了。

以上就是《白玫瑰王后》與《白玫瑰公主》之中,所謂都鐸詛咒的概要,但是為何此處要提及呢,我們來看一下吧。

都鐸王朝的歷史,是非常奇妙的─亨利八世並非長子,卻因為兄長早死結果成為國王;瑪莉一世(Mary I)與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本應沒有繼承權,卻因為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Edward VI)早夭,結果因而先後成為女王。

到了這邊,應該有注意到一個奇妙的巧合了─都鐸王朝的長子都早死,所以到最後本來沒有繼承權的人都得到了王位,而最後也的確在沒有兒子(伊莉莎白一世最後沒有結婚,因此當然沒有生小孩)的情況下終結了。

亞瑟因為和熱病病死之後,白玫瑰公主.約克的伊莉莎白也接著因為難產而死,但是白玫瑰公主死前卻留下了一句話─哈利如果迎娶凱瑟琳的話,他會將本應只有應驗在亞瑟身上的詛咒,帶入自己建立的家系之中。

原因我們當然不曉得,但是從後來的歷史來看,成為亨利八世的哈利的確沒能讓自己的家系撐到最後,導致最終都鐸王朝完結的時候,是一位女王將這個王朝的帷幕拉下。

都鐸王朝的長子早死情況是否為穿鑿附會,還是本來就是一個巧合─誰知道呢?

[結語:凱瑟琳最終的勝利?]

凱瑟琳在哈利結束神隱的時候,以招呼國王的禮節攔住了哈利,而哈利也透露自己並不打算與艾莉諾公主結婚,於是兩人回到了倫敦。

回到了倫敦之後,瑪格麗特太后首先被眾多看不慣其行為的大臣給起底,指控其在並未經過正當程序的情況下將稅吏給判刑與殺頭,甚至還刻意隱瞞亨利七世病逝的消息。

接下來,瑪格麗特太后甚至又被其下屬起底,原來教皇從梵蒂岡寄送的再婚許可書早就已經到達英格蘭了,只是瑪格麗特太后為了一己之利想要將凱瑟琳掃地出門,而將教皇寄送的再婚許可書私吞。

最後,連凱瑟琳也加入銃康瑪格麗特太后的行列,還順便起底瑪格麗特太后多次惡意銃康波爾夫人,間接導致波爾夫人勾結外人反叛都鐸王朝。

瑪格麗特太后眼見大勢已去,於是指控凱瑟琳作偽證,甚至還接著指控凱瑟琳其實早就與亞瑟多次行房。

哈利對此不以為然,而這樣的指控事實上並沒有意義─因為宮廷鬥爭都持續了這麼久,凱瑟琳有沒有與亞瑟行房早就不是問題的重點了,而且用這樣的方式指控凱瑟琳,其實也等於是讓哈利丟臉。

首先這代表哈利在眾多大臣之間,被指控自己娶了一個並非處女的公主(那個年代的人,可是有很強烈的處女情節),其次因為這樣的緣故,哈利會更加認為自己被祖母陷於不義。

於是登基為王的哈利宣告將瑪格麗特太后從王廷的權力核心除名,凱瑟琳也得到哈利的許可將波爾夫人與其家人釋放,並且也因此開始籌備婚禮。

然而波爾夫人的家庭經過變故,早已發生許許多多的親子問題,而瑪格麗特太后因為無法承受自己被孫子冷落的打擊,結果就在哈利婚禮沒多久之後病逝。

凱旋成為王后的凱瑟琳卻在婚禮之後,經由父親得知,原來是費南度將哈利與艾莉諾的婚約解除,而理由是因為喬安娜指控哈利與其發生關係。

對於凱瑟琳的質疑,哈利回答那是喬安娜惡意銃康自己而撒謊,但是哈利卻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凱瑟琳是否真的曾經與亞瑟行房。


雖然凱瑟琳矢口否認,但是這最後的結果,卻彷彿就像是一個天大的玩笑─凱瑟琳處心積慮想要成為王后,但是其與哈利之間的婚姻,卻注定因為這樣的緣故而蒙上陰影。


凱瑟琳在這場宮廷鬥爭之中,雖然取得了自己的勝利,但是這真的是凱瑟琳最終的勝利嗎?

*

其實看《西班牙公主》的時候,就一直覺得自己很像是在看貨真價實的宮廷劇,不過我覺得這至少已經比中式宮廷劇還可以讓人接受了(X

不管怎麼說,暑假以來一直都沒有寫什麼文章,這次變出這個文章雖然有些勉強,但是畢竟不能讓自己過得太爽。

總之就先這樣吧,最後也有些厚臉皮的說一下,如果有路過的大大發現有寫錯的地方的話,也還是絕對歡迎指正,而且也絕對歡迎提出或是分享其他的看法。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