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伊莎貝拉一世》:從一個不經世事的公主,到成為女王,最後完成復國運動的故事

 

在上一篇寫過了關於武士道系企劃的延展性文章之後,這一次要寫的文章,是一篇性質上比較統合性的文章

 

上一次寫統合性文章,已經是關於《塞爾弗里奇先生》(Mr. Selfridge,總共有四季)系列影劇的事情了,這一次寫的統合性文章是關於《伊莎貝拉一世》(Isabel,總共有兩季)系列影劇的文章。




 但是實在是沒有辦法,畢竟放寒假之後,我就開始準備國營事業考試,直到前一陣子才終於考完,而且還外加要修改自己的畢業論文,好幾個月來實在是讓我忙不過來最近才終於有空

 

這次的文章是在自己零碎的閒暇之餘書寫而成,如果實在是寫得不好的話,還希望螢幕對面的大大可以多加見諒。


 

<《伊莎貝拉一世》:從一個不經世事的公主,到成為女王,最後完成復國運動的故事>

 

這次要寫的《伊莎貝拉一世》(Isabel)系列影劇,是西班牙電視公司RTVE出品,雖然總共有三季,不過網路上的資源只夠我找到前兩季。

 


話雖然這麼說,不過第一季到第二季是從伊莎貝拉年輕的時候開始演起,歷經與同父異母哥哥的權力鬥爭,到成為女王之後又第二波權力鬥爭,並且第二季以最後奪下格拉那達完成天主教復國運動收尾,所以其實只看到第二季也行。

 

當然不得不說,西班牙文影劇雖然講西班牙文,但是只要找到合適的網路資源,就算完全仰賴字幕,要收看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雖然從一個學過兩年西班牙文的人的口中說出來,這句話似乎並不那麼具有說服力)

 

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在於,這個系列影劇每一集都是一個小時又10分鐘,而且一季還長達13集,基本上兩季看下來,我都覺得自己活像是看了三季(普通的歐美劇依照一集50分鐘來算,平均一集就多出20分鐘,一季總共有13集就總共多出260分鐘,也就是平均一季就相當於又多出約略五集的份量)

 

而且再加上又是一大堆各種番茄醬、屍體、宗教迫害、權力鬥爭、內戰、國家級夫妻吵架造成權力僵持,雖然充分反映歷史現實,但是看完兩季之後,多少還是不太舒服(這個情形在第二季尤其明顯)

 

當然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找來看啦,只是網路資源指路這種事情恕我無法幫忙,但是我保證網路上一定找得到(X

 

那麼前言說了這麼多,就是讓我們來跟著影劇的腳步,認識一下這位我們常常在歷史課本看到,實際上卻認識甚少的西班牙女王吧

 

[I. 從公主到女王,再從女王到復國運動:一路上披荊斬棘,充斥危險的道路]

 

1.      與兄長之間的權力鬥爭:公主蛻變成女王的同時,也捨棄了不經世事的一面

 

基本上,整個影劇都是用倒敘法─第一季一開始的時候,恩里克四世突然病逝,所以就帶出了伊莎貝拉登上王位的劇情,然後才開始敘說伊莎貝拉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到自己會登上王位。

 

而第二季的時候,則是先演出伊莎貝拉從格拉那達的末代國王的手中,接手阿爾罕布拉宮與格拉那達的統治權,然後才敘說伊莎貝拉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陷於統一自己的國家的困境,不過我們就依照時間點,概略說一下故事吧。

 

伊莎貝拉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被發派邊疆的公主,連同自己的母親與弟弟住在卡斯提亞王國(Castilla)的邊疆地區(在那個年代,名為「西班牙」的國家尚未存在)




 住在卡斯提亞王國的首都.馬德里(Madrid)的,是伊莎貝拉同父異母的哥哥.恩里克四世(Enrique IV,這個名字相當於西班牙文版本的亨利[Henry])─他是一個性格軟弱,而且又十分多疑的人。




 當時權力最大的朝臣胡安.帕切科(Juan Pacheco)因為主張恩里克四世的女兒,是恩里克四世的妻子.(Joan)與武將貝爾特蘭...庫埃瓦(Beltran de la Cueva)私通而生的私生女,因為恩里克四世是個性無能的人。

 

當然姑且不論恩里克四世是否真的無能為力,反正這種宣告都是先講先贏,帕切科先下手為強找來了伊莎貝拉的弟弟.阿方索(Alfonso),想要一口氣扳倒恩里克四世,但是他卻有自己的圖謀─原來他會背叛恩里克四世,是因為恩里克四世並不想受他控制。



 阿方索雖然沒頭沒腦的,莫名其妙被從姊姊與母親的身邊帶走,還以為自己可以當國王,但是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傻人有傻福─在自己幾個護衛官的幫忙下,阿方索居然擊敗了恩里克四世的王家軍隊。

 


但是在擊敗了恩里克四世之後,帕切科卻想要進一步控制阿方索,而就算是阿方索這種傻頭傻腦的邊疆王子,也知道帕切科自有圖謀─結果就是阿方索某天突然就病逝,而帕切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宣告效忠恩里克四世。




 當然同樣姑且不論阿方索是否被病死,不過阿方索臨終的時候想要讓伊莎貝拉成為自己的繼承人(儘管因為阿方索是被拱來的王子,並不具有真正的效力),而在帕切科放生了阿方索的勢力之後,阿方索的勢力有一大部分都跑到了伊莎貝拉的統轄底下。

 

隨著帕切科回到恩里克四世的統轄之下,恩里克四世發現在民間具有一定受歡迎程度的伊莎貝拉,似乎遲早會成為自己的對手,因而在帕切科的建議之下,想要將伊莎貝拉隨便找個王子嫁掉。

 

不過伊莎貝拉不可能坐以待斃,她幾經波折與危機,最後在自己手下大臣的幫忙之下,找上了亞拉岡王國(Aragon)的費南度王子(Fernando,這個名字相當於西班牙文版本的斐迪南[Ferdinand]),還閃電宣告自己的婚約。




 伊莎貝拉靠著朝臣的幫忙解決了婚姻的問題,但是她卻同樣有繼承人的問題─恩里克四世幾度與伊莎貝拉之間的戰爭,迫使恩里克四世不得不透過以「將伊莎貝拉欽定為繼承人」的條件,與伊莎貝拉簽訂停戰條約,但是恩里克四世卻又對於自己與伊莎貝拉之間的契約反反覆覆,不願意真的實踐自己的停戰承諾。

 

尤其在教皇因為猝死而逝世之後,朝廷內部發生權力結構的變化,而更早之前帕切科就已經在控制恩里克四世,但是當帕切科突然病逝之後,已經離婚的恩里克四世原本答應要給伊莎貝拉當繼承人的事情,卻又突然作罷了。

 

當然同樣不論帕切科是否也是被病死,此時的恩里克四世已經罹患重病,而就在一次的餐會上暴飲暴食之後,恩里克四世在喝酒休息的時候突然猝死,於是伊莎貝拉就聲稱自己有繼承王位的合法條件,而成為新任的女王。





 2.      邁向統一政權的道路:從爭奪王位的權力鬥爭,到最後完成天主教復國運動

 

伊莎貝拉成為女王,但是狀況卻十分複雜─她與費南度的婚姻,讓她可以介入亞拉岡王國的內政,但是在父親逝世之後繼承王位的費南度對此十分有意見;而流亡在外的恩里克四世的女兒.喬安娜公主(Joanna)與其母對於伊莎貝拉自稱女王的舉動,同樣也十分的有意見。




 喬安娜公主在母親的安排下與自己的舅父,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Alfonso)結婚,而阿方索五世便透過這場婚姻藉口自己有權介入卡斯提亞王國的內政,於是原本伊莎貝拉與恩里克四世的內戰,變成了伊莎貝拉與自己的姪女的內戰。




 為了要能夠應付自己的姪女與嫂嫂,伊莎貝拉與費南度集結了效忠於他們的朝臣與武將,並且以聯合政權的姿態將這場內戰打好打滿。

 

這場被延續的內戰幾經局勢變化,最後在阿方索五世兵敗並且喬安娜公主的出兵被反對之後,畫上了慘烈的句點,而在阿方索五世病逝並且喬安娜公主被下令軟禁在修道院之後,這場內戰才正式結束。


 

不過內戰結束沒多久之後,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的聯合政權,卻遇到了新衍生出來的問題─此時南方的格拉那達王國似乎並不安分,而聯合政權在內戰過後,多出了一些似乎同樣不太安分的朝臣與貴族。

 

除此之外,葡萄牙的情況也不太樂觀,並且由於新任國王胡安(Juan)本身也是野心勃勃,伊莎貝拉為了壓住這個不穩定因子,只好將自己的女兒送去和親。

 

不過伊莎貝拉與格拉那達王國之間的問題,首先是起於卡斯提亞人被格拉那達國王.阿布-哈珊( Abu'l-Hasan Ali)的人馬綁架,其次則是源自於伊莎貝爾與費南度的聯合政權企圖利用戰爭將貴族壓力往外轉移。


 

於是在阿布-哈珊因病逝世,並且其兒子.伯亞布迪爾(Boabdil)與其弟弟.薩加爾(El Zagal)陷入內戰之後,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的聯合政權便藉口伯亞布迪爾向其臣服(因為伯亞布迪爾真的宣告向兩位天主教君王臣服),強勢介入格拉那達王國的內政。

 

此外因為梵諦岡當局已經以宗教為名,認可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發起天主教復國運動(La reconquista),甚至賦予自稱為天主教聯合政權的權利,因此天主教聯合政權乾脆就在擊倒薩加爾之後,接著又將矛頭轉向了伯亞布迪爾,並且展開與伯亞布迪爾之間的戰爭。




 最後伯亞布迪爾因為不敵聯合政權,於是宣告自己會交出自己居住的王城.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的鑰匙,並且也將格拉那達王國的控制權交給天主教聯合政權─至此,伊莎貝拉與費南度將格拉那達納入聯合政權的疆土,並且成為構成如今西班牙的統一政權的雛形。


 

[II. 在男性的世界之中,掌握至高的權力:伊莎貝拉身邊的諸多男性]

  

在伊莎貝拉的年代,女性要掌握權力幾乎可謂天方夜譚,但是伊莎貝拉這樣子的特例出現,可以說是一種本質上的奇蹟。

 

但是即便是伊莎貝拉這樣子性格強勢的女王,也是必須應對男性朝臣或是武將對於自己的反應─對於在男性的世界裡面掌權的女人來說,這本身無法被迴避。

 

這個部分是用來探討伊莎貝拉身邊,一些出場戲份比較多的男性朝臣與武將,關於伊莎貝拉本人的探討,會額外留到後面的部分再來寫。

 

1.      費南度二世:是女王的丈夫,也是一個國家的國王,但是絕對並非童話故事的主角

 



為了避免被自己的哥哥隨意嫁給不認識的王子,伊莎貝拉找上了當時還是亞拉岡王國的王子的費南度,並且宣告閃電結婚,但是其與費南度的婚姻本身不只包含丈夫與妻子之間的問題,也同樣包含兩個政權之間的問題

 

費南度在與伊莎貝拉結婚以前,是一個雖然很會打仗,但是性格也十分風流的王子,簡單來說就是那種安定不下來的人

 

不過費南度的父親認為這個王子遲早要安定下來,而且假若能夠與伊莎貝拉結婚的話,未來要以婚姻為由介入卡斯提亞的內政的話,也將會因為有充分的理由而並非不可能。

 

雖然為了與伊莎貝拉結婚,費南度還與自己的女友分手,不過費南度本人的一些性格,卻註定會讓他與伊莎貝拉之間的婚姻,出現許多問題—於是這不僅演變成日常夫妻吵架,甚至還曾經演變成國家級夫妻吵架。

 

伊莎貝拉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她在與自己的兄長的權力鬥爭的過程中,也衍生出了強勢且嚴酷的性格,但是本身貴為王子的費南度,同樣也是個性格強勢的人。

 

在恩里克四世因病猝死之後,伊莎貝拉趁亂登上王位,讓還在外打仗的費南度十分不滿,認為伊莎貝拉趁著自己忙碌的時候,在卡斯提亞趁亂當起女王,是一種不講武德趁火打劫的行為。

 

同樣的,當伊莎貝拉需要藉由法軍之手擊退葡萄牙軍的時候,伊莎貝拉私下與法國協商拱手讓出亞拉岡與法國邊疆的爭議區,但是費南度成為國王以後一直希望將這個爭議區打下來,同樣也引起費南度的不滿。

 

兩人甚至還發生過費南度因為打不過葡萄牙軍而只能撤軍,結果聽聞費南度以前在外面的女朋友生下小孩的伊莎貝拉,因為太過生氣導致流產,結果在費南度回到卡斯提亞之後聽說敗戰而歸更生氣,居然下令禁止收容殘兵,導致國家級夫妻吵架發生。

 

但是伊莎貝拉強勢而嚴酷的性格,同樣也曾經導致費南度在與伊莎貝拉一次吵架之後,居然與宮女外遇,其嚴重之程度導致費南度與其分手之後,還得找一個高階貴族嫁掉,甚至讓伊莎貝拉又繼續跟他冷戰了很長一段時間。

 

基本上費南度對於伊莎貝拉,本身就存在一種那個年代的男性,自然而然會有的男性優越心理─畢竟費南度雖然性格風流,但是因為他也性格強勢,所以他當然不會喜歡被伊莎貝拉給騎到頭上。

 

其次是因為兩種自我意識都十分強烈的人,本來就很容易發生衝突,尤其費南度成為了國王之後,自然認為亞拉岡的事情不歸伊莎貝拉管,而且也會認為伊莎貝拉是因為自認住在海邊,才會喜歡三天兩頭干涉亞拉岡的事情。

 

最後費南度性格風流,就真的是他一個很難改的性格─或許他的確與伊莎貝拉相愛,但是他似乎習慣性的在每次與伊莎貝拉起衝突之後,就去找另外一個女性發生婚外情。

 

而且說來諷刺,伊莎貝拉要在男人的世界裡掌權,最直接的對手居然往往都是費南度這個自己的丈夫,可見伊莎貝拉與費南度雖然出於各自需求而結婚,但是兩人的性格與權力上的關係,還是經常造成兩人的關係緊張。

 

或許一個強勢的女王,碰上了一個強勢的國王,本來就難以避免衝突─因為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的婚姻,從來都不是童話故事裡公主與王子的幸福故事,結婚並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故事真正開始的地方。

 

2.      查共、卡德納斯、岡薩洛:伊莎貝拉身邊的忠臣,也是其所多加仰賴的朝臣與武將

 

伊莎貝拉身旁的朝臣之一的岡薩洛.查共(Gonzalo Chacón),是當伊莎貝拉還只是個被發派邊疆的公主的時候,就已經在當伊莎貝拉的私人教師了,對於從小就沒有父親的伊莎貝拉來說,查共可以說是最接近父親這個角色的人。




 同樣也是朝臣之一的卡德納斯(Gutierre de Cárdenas),原本是查共的妻子的外甥,並且也是法學者,但是也在查共的引介之下成為了伊莎貝拉的朝臣。




 這兩位朝臣嚴格來說,雖然都稱不上是非常能幹的朝臣(當然這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因為這是相較於更有能力的朝臣),不過他們卻可說是曾經與伊莎貝拉一同患難的二人組。

 

畢竟打從伊莎貝拉還是公主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伊莎貝拉的身邊擔任隨從官員了,而且在伊莎貝拉成為女王乃至建立聯合政權之後,也都一直隨侍在伊莎貝拉的身邊,甚至有的時候還得幫伊莎貝拉與費南度解決婚姻難題。

 

所以這兩個人的工作,實在是很複雜─綜觀這兩季,這兩個人不僅必須要給伊莎貝拉充當個人顧問,解決被嫁給外國王子的難題,甚至後來還得在女王與國王搞出國家級夫妻吵架的時候,跑出來充當和事佬。

 

不過與伊莎貝拉較為親密的,大概還是查共─當查共的妻子病危的時候,伊莎貝拉命令查共暫時離職,回鄉照顧自己的妻子,結果查共回鄉與妻子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妻子臨終前告訴查共,他終究必須回到伊莎貝拉的身邊,於是查共在妻子離世之後就又跑回去找伊莎貝拉。

 

當然這只告訴我們查共對伊莎貝拉可謂一片忠心,不過另外一方面來說,伊莎貝拉其實也是因為體恤查共待在朝廷很少回家,才會在查共的妻子病危的時候,將查共放回故鄉照顧妻子。

 

但是要說伊莎貝拉身邊的忠臣的話,最有趣的大概還是莫過於兩季都有登場的騎士─岡薩洛..科德巴(Gonzalo Fernández de Córdoba)


 

岡薩洛第一次登場的時候,被指派給伊莎貝爾的弟弟,也就是上面提及的短命人士.阿方索王子擔任護衛,不過他對這對姊弟可以說是很忠誠(儘管這是摻雜私情的個人因素)

 

年紀不大的阿方索因為怯於出戰,所以岡薩洛就頂替阿方索出戰,事後再讓阿方索穿著自己的鎧甲,而出陣接受眾人歡呼;但是當阿方索被帕切科欺騙,以為放棄領主頭銜就能解救姊姊,最後卻被食言的時候,他也同樣教訓了阿方索。

 

後來阿方索臨終以前,拜託岡薩洛未來能夠照顧伊莎貝拉,而也是在差不多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確得知為何岡薩洛對這對姊弟這麼忠誠因為他其實暗戀伊莎貝拉(當然這在岡薩洛剛登場的時候,就有被暗示了)

 

不過十分諷刺的是,伊莎貝拉雖然是個邊疆公主,但是卻終究還是一個公主,而岡薩洛卻只是一個騎士,但是那個年代的階級差異,當然不可能讓一個騎士去跟一個公主結婚。

 

其實伊莎貝拉也知道岡薩洛暗戀自己(但是一開始知道的時候,她其實是有些抗拒的),而且岡薩洛也是曾經與伊莎貝拉共患難的騎士,但是他們最終並沒有在一起。

 

十分有趣的是,岡薩洛在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結婚之後,其實還是繼續追隨這兩個人,有的時候還會因為比較了解伊莎貝拉,告訴費南度該如何應對,但是他因為發現這兩個人性格都過於強勢,變成有兩個人對自己發號施令,一度回到故鄉去當偏鄉騎士。

 

後來當岡薩洛又在第二季再次登場的時候,他已經比第一季的時候還要更加成熟了,甚至後來與格拉那達王國之間的戰爭他也有擔任大將,至於他如何看待伊莎貝拉與費南度,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或許岡薩洛回到故鄉以後,發現伊莎貝拉終究是自己高攀不起的公主,也或許伊莎貝拉成為女王之後,他就知道伊莎貝拉的身上已經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而不再是自己過去認識的公主。

 

當然最適合與伊莎貝拉結婚的人,或許是岡薩洛,不過騎士與公主的戀情終究只能算是騎士傳說的內容岡薩洛對於伊莎貝拉的忠誠,從挾帶私情的忠誠轉變成作為一個騎士無私的忠誠,也許騎士與其所侍奉的君王之間的關係,反而才是這兩個人最好的關係吧。

 

3.      卡里略與門多薩:雖然都是朝臣,但是因為宗教脫離不了國家權力,最後一個成為了敵人,而另外一個則是成為了朝臣

 

在中世紀時期的西班牙,教會對於西班牙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但是有的時候真正具備影響力的人,反而是一些兼任教區領主的主教。

 

這些主教本身具有龐大的財源與資源,也有足夠的財力培養自己的私兵集團,更甚者,他們的影響力之龐大,就算稱之為土皇帝也並不為過─雖然要說的話,我會覺得政治僧侶這種術語更適合。

 

本文要論及的卡里略(Alfonso Carrillo de Acuña)與狄耶戈.門多薩(Diego Hurtado de Mendoza),都是屬於與政治僧侶相關的角色。

 

卡里略本身是托雷多(Toledo)地區的主教,他雖然總是穿著法袍,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僧侶應有的樣子─他喜歡品嚐美酒與美食,也喜歡找女人開房間,更是對於權力十分的渴望,與僧侶脫俗的模樣完全背道而馳。




 有趣的是,卡里略是帕切科的叔叔,而這對叔姪完全都是一個樣─帕切科企圖暗中控制恩里克四世,而卡里略則是企圖暗中控制伊莎貝拉。

 

卡里略性格雖然有些惡劣,私生活也是不太檢點,但是如果說卡里略是個成功的謀略家的話,我們倒也無法否認,因為伊莎貝拉早期的許多危機,都是依靠卡里略的計謀與策略而化解的。

 

但是當教宗後來離世的時候,梵諦岡面臨新任教宗上任,而空出一個紅衣主教的位置的時候,伊莎貝拉為了要擺脫卡里略的控制,而以公主的身分告訴梵諦岡派來的使者,要提名門多薩的弟弟代表卡斯提亞擔任紅衣主教。

 

卡德納斯與查共本來就告訴過卡里略,要是伊莎貝拉將來掌權,不可能讓卡里略這個造王者為所欲為,甚至也告訴卡里略,之所以提名門多薩家族的成員擔任紅衣主教,是為了要確保門多薩家族的支持。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對於畢生熱愛權勢的卡里略來說,自己本應有機會成為紅衣主教,卻因為伊莎貝拉與其臣子不想讓自己坐大而落空,使得卡里略對伊莎貝拉反目成仇,直到晚年伊莎貝拉來訪,才願意與伊莎貝拉和解。

 

伊莎貝拉在卡里略晚年造訪後者的時候,曾稱呼卡里略是自己在權力鬥爭與權謀連橫的師傅,但是卡里略聽了以後卻自嘲,居然會被自己一手教導出來學生的學生擊敗,可見卡里略對於自己當年被伊莎貝拉放生,雖然已經決定要與伊莎貝拉和解,卻多少還是感到心有不甘。

 

相較於本身並不怎麼人品高潔的卡里略,門多薩家族反而是表現出一個中世紀時候的道理宗教伴隨著權力,而世代都能產出高階主教的家族,就會更容易壟斷權力。

 

門多薩家族與卡里略競爭紅衣主教的位子,但是門多薩家族其實也多少給人風向雞的感覺在經由伊莎貝拉介紹,而得到紅衣主教的位子之前,門多薩家族原本是效忠於恩里克四世的。


 

但是在得到紅衣主教的位子之後,門多薩家族開始慫恿恩里克四世,讓後者將伊莎貝拉明訂為繼承人,甚至還敢公然跟帕切科唱反調,連帕切科一時之間都拿他們沒轍。

 

這是因為紅衣主教在本質上,可以視為梵蒂岡的代理人,而恩里克四世的君主身分在權力上受限於梵蒂岡,因此門多薩家族等同經由伊莎貝拉之手,得到了諾大的權柄。

 

不過門多薩家族與卡里略也是因為這樣,才彰顯出一個當時的現象宗教的權力與君王的權力,不僅是完全連結的,甚至宗教的權力可能還會能夠與君王的權力相提並論。

 

4.      帕切科與恩里克四世:一個是敵手,一個是兄長,但是搞了老半天,本質上終究是自己的對手

 

當帕切科登場的時候,我們從他與恩里克四世之間的互動,就不難發現帕切科其實是一個十分戀棧權力,甚至其戀棧之程度還十分強烈。

 

雖然帕切科表面上都只負責跟在恩里克四世的身邊,怎麼看都只是恩里克四世的顧問,但是帕切科其實經常給恩里克四世下指導棋講得難聽一點,就是他其實直接控制著恩里克四世。


 

不同於戀棧權力的帕切科,恩里克四世本人是一個性格懦弱而且又經常舉棋不定,耳根子還非常軟的人,他甚至還經常拿帕切科沒轍帕切科曾經對恩里克四世舉起反旗,但是叛亂失敗之後又回去繼續當王政顧問,結果也沒看他被懲罰過。

 

不過要說的話,帕切科與他的叔叔.卡里略其實都是一個樣子他們都十分的戀棧權力,也十分喜歡躲在君王的背後,不僅給君王下指導棋,更是喜歡以自己的手段控制君王,還十分的樂在其中。

 

本質上來說,帕切科其實是個擅長狐假虎威,甚至還可以說是如同狐狸靈巧、也能運用猛虎威勢的人大家都知道這個人表面上是顧問,實際上卻在暗地裡控制著國王,但是大家礙於國王的緣故,也沒有人敢對付他,才讓帕切科在王廷之中囂張了好幾年。

 

諷刺的是,伊莎貝拉有好幾次都表明,她其實真正想要對付的對象是想要帕切科,而不是自己的兄長或許在她的概念裡,只要能夠除掉帕切科,要應付恩里克四世就會比較容易。

 

偏偏帕切科也看伊莎貝拉不順眼,不僅曾經企圖逼迫伊莎貝拉嫁給自己性格粗殘而凶狠的弟弟(當然這個人後來被仇家毒殺,所以就不了了之),還曾經強迫伊莎貝拉嫁給疑似天生殘障的法國王子,更是曾經企圖以武力的手段,將伊莎貝拉徹底消滅。

 

十分好笑的是,最後伊莎貝拉擺了一手,將門多薩家族的人推上了紅衣主教的位置,硬生生賣了一個人情給紅衣主教結果就是門多薩家族開始在恩里克四世與帕切科之間挑撥離間,最後帕切科甚至還疑似被門多薩一夥出手搞了個被病死。

 

恩里克四世在帕切科死後,飲食與生活乃至心理狀態都越來越不穩定,最後在一次暴飲暴食之後,因為胃病發作併發心臟病發作而猝死。

 

其實恩里克四世與帕切科雖然都是伊莎貝拉的對手,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算一個是兄長而一個是奸臣,他們最終都只是成為了伊莎貝拉稱王路上,注定要被一腳踢開的石頭。

 

[III. 其他探討與分析]

 

1.      執念強烈的王后,以及性格扭曲的公主:伊莎貝拉稱王之後,兩個最為主要的對手

 



伊莎貝拉自己稱王之後,馬上遇到的一個超級大難題,就是自己的嫂嫂與自己的姪女也就是王后與喬安娜公主。

 

因為伊莎貝拉等同假借兄長傳位的名義,逕自登上了王位,因而讓瓊王后只能連忙跑路回到自己的娘家.葡萄牙,投靠其兄長─也就是時任的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Alfonso V)

 

由於瓊王后知道自己在西班牙等同分裂主義份子,但是她對於權力的執念,讓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為了合理化自己的兄長爭奪卡斯提亞王位的權利,瓊王后提議讓阿方索五世迎娶喬安娜公主

 

喬安娜公主本身可以宣稱自己具備繼承權,而阿方索五世迎娶喬安娜公主,就會讓阿方索五世有藉口可以介入卡斯提亞的王位繼承權在那個年代,妻子的王位可以分給丈夫,而只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武力,就可以將藉口變成現實。

 

瓊王后本身就是喬安娜公主的母親,阿方索五世這個舅父年紀又比瓊王后還要來得大,這看起來實在是很該怎麼說,對方都可以當新娘的父親了欸,就算王權很誘人,但是有必要將女兒賣給自己的哥哥嗎?




 只是阿方索五世亂入卡斯提亞沒多久之後,瓊王后就生病並且離世,喬安娜公主知道自己在葡萄牙沒有立足之地,於是為了要能夠在葡萄牙的王廷,真的就賣身給自己的舅父這樣讓舅父跟自己%%%,看了實在是很無奈。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阿方索五世亂入卡斯提亞繼承權的戰爭以敗仗收尾,最後甚至在某天做禮拜的時候,也是雙腳一伸就離開了人世,而葡萄牙王位由阿方索五世之子.約翰二世(John II)繼承之後,約翰二世於是與卡斯提亞-亞拉岡聯合政權簽訂了和約,並且結束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之所以說卡斯提亞繼承權的這場戰爭沒有意義,是因為這場戰爭本質上就是兩個女人為了各自的繼承權,引來各自的外部勢力亂入卡斯提亞,搞到最後根本都是外來的人在打仗。

 

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結婚,這讓卡斯提亞-亞拉岡聯合政權師出有名,畢竟是捍衛自己妻子的王位,何況卡斯提亞丟了,費南度也會失去聯合政權的名義雖然也是亂入人家的家務事,但是好歹人家在繼承權戰爭之前,就已經結婚了。

 

但是喬安娜公主是在母親的操縱下,與自己的舅父結婚,然後還讓自己的舅父公然亂入卡斯提亞的繼承權,順便還讓葡萄牙軍隊蹂躪卡斯提亞的土地這怎麼看都只是分裂主義,而且這樣光明正大引來敵國亂入自己國家,想也知道很難獲得任何支持。

 

尤其這場繼承權戰爭之中,最主要的引發者有兩個,偏偏瓊王后是個執念強烈的人,大概是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讓女兒登上王位,這樣子自己也才方便在未來分一杯羹。

 

喬安娜公主則是比較可悲,因為顯然根本什麼都還不懂,結果就被母親的強烈執念所影響,還經常被母親灌輸要爭奪權力的概念,等同小小年紀性格就已經被扭曲,最可悲的是賣身給舅父,舅父還打輸戰爭,等同給自己的姑媽羞辱。

 

在約翰二世成為葡萄牙國王之後,喬安娜公主被伊莎貝拉下令處分,變成在和約的約束之下,被丟包到修道院,必須在修道院過完餘生,並且也不得宣稱對於卡斯提亞王位的繼承權。

 

只能說喬安娜公主小小年紀,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性格被扭曲的女孩子,從來沒有做過任何自己意願下的事情,好不容易終於涉及自己的意願,最後卻只換來一場空,什麼都沒有得到。

 

或許最後必須在修道院度過餘生,已經算是不差的結局了至於這到底算是好事還是壞事,還真的是不曉得。

 

2.      懦弱的酋長,以及諾大而豐饒的格拉那達:天主教雙王政權,與格拉那達酋長王國之間的權力糾葛

 

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的聯合政權,在卡斯提亞王位繼承權內戰結束之後,本來與南部的格拉那達酋長王國(以下簡稱:格拉那達王國),並沒有任何的交集

 

兩方之間的交集,卻是在兩種狀況下出現─其中最主要的狀況,是格拉那達王國的國王.阿布-哈珊派人跑到卡斯提亞強搶民女伊莎貝拉..索里茲(Isabel de Solís)─回到格拉那達王國(當然讓索里茲替自己生了兩個兒子之後,還將該名民女納為小妾,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而比較次要的狀況是,在卡斯提亞王位繼承權內戰結束之後,亞拉岡王國的內部開始出現貴族爭權的狀況,兩方政權之間的衝突,可以做為移轉聯合政權內部貴族階級注意力的手段

 

但是在聯合政權在梵諦岡的首肯下,自稱為天主教雙王政權之後,聯合政權反而是因為格拉那達王國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在憑空撿到好處的情況下,亂入了人家的內政

 

原來阿布爾-哈珊的兒子.伯亞布迪爾,與其弟弟.薩加爾之間,產生了等同於內戰的權力衝突─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阿布爾-哈珊的妻子.艾夏(Aixa)不贊同薩加爾繼承王位,而比較偏好伯亞布迪爾




 偏偏阿布爾-哈珊最初並未打算傳位給兒子,因為他認為伯亞布迪爾性格軟弱且無法擔負重任,還認為伯亞布迪爾整天沉迷於不切實際的詩詞創作,而強搶過來還皈依伊斯蘭教的索里茲又生了兩個新兒子,當然沒有道理將王位傳給自己並不喜歡的大兒子

 

於是艾夏首先發動政變趕走阿布爾-哈珊,而阿布爾-哈珊又以王位為籌碼,在薩加爾的協助之下奪回政權,並且將艾夏與伯亞布迪爾軟禁,但是沒多久之後,整件事情出了離奇的轉折─阿布爾-哈珊因病離世,薩加爾主張自己有阿布爾-哈珊的禪讓承諾,所以自己可以稱王




 艾夏與伯亞布迪爾在這個時候,為了能夠將薩加爾趕走,他們竟然說要跟天主教雙王政權簽訂和約,結果伯亞布迪爾卻接著做出了更離奇的事情─伯亞布迪爾竟然同意,要臣服於天主教雙王政權

 

想當然,天主教雙王政權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伯亞布迪爾取得政權之後,天主教雙王政權假借伯亞布迪爾臣服於他們,竟然主張他們有介入格拉那達王國的理由,還要求伯亞布迪爾將自己的一個兒子當成人質送到卡斯提亞

 

被天主教雙王軟土深掘的伯亞布迪爾,還以為自己的退讓可以換來和平,卻沒有想到自己最終已經退無可退的時候,天主教雙王竟然還光明正大要求伯亞布迪爾交出政權,並且帶著轄下的勢力離開伊比利半島


 

這當然導致格拉那達王國內部不滿的聲音日漸膨脹,並且最終導向格拉那達王國與天主教雙王政權的戰爭最終伯亞布迪爾宣告投降,並且在失去了自己的城堡與皇宮之後,被流放到非洲地區

 

伯亞布迪爾雖然並不聰明,性格也十分軟弱,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交出阿爾罕布拉宮,其實做對了一件事情因為到了戰爭末期的時候,艾夏原本密謀要將阿爾罕布拉宮炸掉,與天主教雙王政權的軍隊同歸於盡

 

但是伯亞布迪爾認為這是自己的家與寶物,就算是要投降,也不能將自己的家連同寶物炸掉,因此即便最後他懦弱的交出了政權,他還是認為自己至少保住了自己的面子

 

或許是因為伯亞布迪爾一直都受他人擺佈,也或許他雖然想要王位,最後才發現王位的負擔太過沉重,因此最後當伊莎貝拉與費南度發出通牒的時候,他才會決定要交出政權

 

不過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伯亞布迪爾沒有讓自己的母親將阿爾罕布拉宮炸掉,或許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只是伯亞布迪爾交出政權的時候,他也將自己的皇宮交給天主教雙王,或許也是為了保住自己最後的尊嚴吧

 

3.      公主成為女王,雖然學會了在權力鬥爭的世界中生存,卻也學會了妥協與切割的劣根性:伊莎貝拉光影並存、功過難定的一面

 

我們從最一開始看到伊莎貝拉登場,看到她自稱為王,乃至最後完成天主教復國運動,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旅程




 確實,伊莎貝拉剛登場的時候,的確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少女她知道自己的身邊環繞許多無形的權力鬥爭,但是卻從未親自涉入過這些權力鬥爭

 

但是隨著伊莎貝拉的弟弟離世,而她為了自保也涉入權力鬥爭,甚至是坐上了王座之後,我們發現伊莎貝拉的身上,已經發生了無法逆轉的變化這些變化的發生,都是肇因於伊莎貝拉為了在冷酷的世界中存活,所做的決定

 

當伊莎貝拉一開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伊莎貝拉雖然性格大器,也給人落落大方的感覺,但是她第一次涉入權力鬥爭,是因為帕切科企圖將伊莎貝拉強嫁給他品行不良的弟弟

 

後來幾次與兄長的權力鬥爭,同樣都是環繞在婚姻問題與繼承權問題,甚至還得勞駕卡里略「情義相挺」才度過危機(當然是以卡里略可以自由主宰伊莎貝拉的勢力,作為情義相挺的條件),但是伊莎貝拉第一次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卻是在伊莎貝拉切割卡里略的時候

 

伊莎貝拉深知自己與費南度結婚之後,只要卡里略還在自己手下,自己就只有被卡里略支配的份,於是當教宗突然驟逝,而新任教宗選出並且卡斯提亞教區需要新任紅衣主教的時候,伊莎貝拉暗中擺了一手。




 表面上,伊莎貝拉贊同卡里略升任紅衣主教,但是她卻暗地裡告訴梵蒂岡的使者,應該由門多薩家族的主教來升任紅衣主教。

 

某種程度上來說,卡里略就是在這個地方失算了他對於紅衣主教的位子實在是太有自信,導致他認為伊莎貝拉不會輕易背信,更導致當梵蒂岡的使者暗示卡里略,他不會得到紅衣主教的位子的時候,他還以為人家在唬爛。

 

伊莎貝拉擺了卡里略一道,讓卡里略對於伊莎貝拉的情感,從原本類似師徒之情的關係,短期間內變成強烈的憎恨但是最後卡里略在卡斯提亞繼承權之戰的時候,雖然投靠了喬安娜公主,卻還是沒能見到伊莎貝拉的敗北,於是最後就只能退隱鄉間。

 

這也是為何伊莎貝拉決定與卡里略和解的時候,她雖然自己是因為卡里略而認識權力鬥爭的世界,還說卡里略是她的老師,卡里略卻自嘲自己是被學生打敗的老頭因為卡里略可能真的沒有想過,伊莎貝拉竟然暗中擺了自己一道。

 

在成為女王之後,伊莎貝拉成為了主宰卡斯提亞的君主,但是因為與費南度的婚姻的緣故,卻也讓她具有介入亞拉岡的事務的權利但是伊莎貝拉許多難以抹滅的汙點,卻也是因為這樣而出現。

 

伊莎貝拉在與費南度建立聯合政權以後,經常引起這對夫妻的紛爭的一個大型問題,就是亞拉岡與法國之間的領土紛爭這個問題,可說是從費南度的祖先延續下來的

 

然而為了要能夠確保與法國的和平,並且阻止法國找麻煩,伊莎貝拉居然三番兩次藉由犧牲亞拉岡王國的權益,換取與法國的和平在費南度成為國王之後,這種策略讓費南度十分無法容忍。

 

畢竟伊莎貝拉要是割讓卡斯提亞的領土就算了,偏偏伊莎貝拉老是逕自跨過費南度,與法國進行協商這讓費南度認為自己被背叛,甚至還認為,伊莎貝拉是專門要來毀滅自己祖宗的國家大業。

 

最後費南度發現,伊莎貝拉的做法真的有助於換取和平,也知道自己跟伊莎貝拉硬碰硬,伊莎貝拉不會輕易與自己妥協,才決定容忍伊莎貝拉的行徑。

 

不過要說伊莎貝拉最典型的一個汙點,莫過於伊莎貝拉對於猶太人的態度雖然我們都知道伊莎貝拉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宗教狂熱者,但是最初的伊莎貝拉,其實或許還是個理想主義者。

 

伊莎貝拉知道猶太人經常被迫害,但是也知道猶太人對於國家的產業與經濟可謂是貢獻甚多,因此伊莎貝拉對於向自己申訴的猶太人,都說會盡量保護對方的家產但是伊莎貝拉就是在這種地方,老是犯下相同的錯誤。


 

伊莎貝拉經常承諾要保護與善待猶太人,卻總是在多數天主教徒的壓力之下,撤回自己的承諾她在卡斯提亞境內如此,在亞拉岡境內也是如此,但是最為致命的是,她連在格拉那達也是如此

 

在格拉那達被納入聯合政權的疆域之後,伊莎貝拉原本承諾猶太人,可以讓猶太人居住在格拉那達,還提出理想化的主張,認為應該要讓格拉那達成為包容多元種族與信仰的新天地

 

偏偏最終伊莎貝拉在梵蒂岡的壓力之下,不僅撤回了對於猶太人的承諾,還企圖改變猶太人的信仰這最終導致猶太人空歡喜一場,並且在咒罵伊莎貝拉出爾反爾之後,集體遷移離開格拉那達




 假如這樣看下來,要說伊莎貝拉掌權之後,她最直接學習到的惡習,大概就是妥協了她永遠都在天主教徒的壓力下妥協,甚至總是聲稱自己是為了聯合政權的利益,不得不捨棄猶太人的利益。

 

如果真要說的話,伊莎貝拉對於格拉那達的處置,反而還比較沒有那麼無情她下令完整保留阿爾罕布拉宮,還讓當時著名的教士.艾爾南多(Fray Hernando)進駐阿爾罕布拉宮,並且允許他宣揚宗教多元的同時,也允許他自由翻閱與翻譯伊斯蘭教典籍。




 

但是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往往有許多種層面,而要以絕對的功過定論一個人,其實是真的很困難的伊莎貝拉雖然締造了如今西班牙的雛形政權,但是她的所作所為也不全然符合正義與公平,不是嗎?

 

[結語:天主教復國運動的完成,將象徵新時代的開始]

 

最終伊莎貝拉完成了天主教復國運動,但是她對於猶太人的最終放逐,卻引來了猶太御醫的失望,也當然造成了猶太人的集體自我流亡。

 

不過對於伊莎貝拉來說,接下來才是新的開始─她已經准許將格拉那達當成聯合政權的疆域,並且也在天主教復國運動完成之後,正式允許先前幾度造訪、提出航海計畫的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當然伊莎貝拉也同樣還是必須與梵蒂岡打交道,只是在自己與費南度的聯合政權勢力已經大幅擴張的情況下,伊莎貝拉已經可以不用只是看梵蒂岡的臉色。

 

不論怎麼說,伊莎貝拉與費南度一路走來,原本一個是公主而一個是王子,兩人即便經過許多吵鬧與爭執,最終還是回到了夫妻的路上,並且一起完成了天主教復國運動。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伊莎貝拉的成長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公主如何蛻變成女王,並且從一國之君變成聯合政權的雙王之一,最終在完成天主教復國運動之後,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西班牙立下基礎的故事。

 



*

 

這篇文章寫了老半天,終於寫完了,不過別看我這樣子寫了落落長的文章,我原本可是只打算要寫個15頁就好了的(X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我發現《伊莎貝拉》共兩季裡面,可以寫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尤其對我這個原本不熟悉西班牙歷史的人來說,這兩季的資訊量就算說是爆表其實也不為過

 

當然了,我已經盡量只擷取重要的部分而省略細節,只是如果要說的話,梵諦岡內部的權力鬥爭、葡萄牙與西班牙的關係,甚至是格拉那達王國本身,就算各自變成不同的條目加以探討,其實也是頗具價值的

 

但是我已經寫太多了,所以就算了之後的文章,大概會寫個一、兩篇日本影劇的文章,或是將以前的期末報告改寫,然後再來寫《伊莎貝拉》系列影劇的續篇影劇《卡洛斯帝王》系列影劇

 

最後這篇文章就在這邊告一段落,因為我上次看《伊莎貝拉》系列影劇的時候,已經是至少一年前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有任何記錯或是寫錯的地方,乃至有任何想要分享的看法或是想法的話,都絕對歡迎螢幕對面的大大在底下留言提出。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