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王冠 第四季》:三個走著各自道路的女人,揭開英國的1980年代

 

本來關於《王冠 第四季》的文章,應該是要在年底的時候寫出來,但是無奈我忙於碩論,就變成了2021年的第一篇非小說文章了。

 

雖然本來想要日常抱怨碩論有多難寫,不過考慮到這種東西不宜隨便抱怨,因此就不要太多廢話,直接帶來關於《王冠 第四季》的文章。

 

這次的文章雖然是有挑特定的主題來寫,也有挑一些自己比較想要寫的人物來寫,不過終究都是主觀挑選與認定的,還望請螢幕對面的大大務必多加包容。

 

<《王冠 第四季》:三個走著各自道路的女人,揭開英國的1980年代>




 *本文之中任何涉及現實世界人物的探討與分析,都是奠基於影劇中對於人物的演繹與劇情屬於高度可信的情況

 

[I. 長大成人的子女、第一個女性首相與內部家族問題:女王與其周邊的人]

 

1.      女王與四個子女:子女長大成人之後,對女王而言卻突然成為陌生人

 

[前略]…失蹤的並不是首相的孩子,而是我們的孩子,失蹤在他們各自的沙漠裡這說明我們是怎麼樣的父母…[中略]…我已經與母親談過,她說我不該責怪自己,因為我已然是國家之母。」

─女王與親王談論子女的迷失。

 

時間到了1980年代,我們的主角,也就是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已經坐上王座將近三十年之久,但是事情卻多少有些改變。

 

新的時代來臨,女王如今已經稍微有些上了年紀,而在女王變老的時候,女王與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的四個子女也都已經長大成人了。


 

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在歷經自己過去與卡蜜拉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海軍結束服役之後,又成為了那個在王室內部不起眼的王子。

 

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雖然不像查爾斯那樣總是不滿意自己的位子,但是她卻也經歷過自己的婚姻問題,然後現在的生活就像是一個低調的公主。

 

愛德華王子(Prince Edward)與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也已經成年,他們在長大成人之後,也都有著各自的想法。

 

對於自己的這些子女,女王似乎也不像過去一樣常常親自關心,而是偶爾會跟這個一起去打獵,或是跟那個一起去吃飯,不過子女都長大成人、各自有各自的私生活,這本來就很正常。

 

不過某日女王聽說新任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兒子.馬克在海外參加賽車比賽的時候失蹤,並且知道馬克是柴契爾夫人最喜愛的小孩之後,親王與問女王,你應該也有自己喜愛的小孩吧?

 

女王自己一時之間答不出來,不過親王卻意有所指的表示女王自己心知肚明,但是聽到親王這麼說,女王於是決定要親自了解自己的幾個子女。

 

於是在幾次見面的時候,查爾斯覺得自己與妻子的生活很苦悶(這點後面會詳加論述),安妮覺得自己離婚後的生活也很苦悶,安德魯與愛德華則是抱怨自己生活上的大小事。

 

當然最後柴契爾夫人的兒子有被找到,而且也暗示其實女王最喜愛的是安德魯王子(雖然這麼說,但是不曉得我有沒有理解錯誤?),但是女王也發現自己的子女突然都變得有些陌生。

 

不過這本來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女王早就不像二十多年前剛當上女王的時候,可以親自照顧自己的子女,或是每天都會遇到子女。

 

尤其幾個子女長大之後,本來就會離開女王,去過自己的生活,或是去追尋自己的生活,因此當然不可能一直跟在女王的身邊。

 

女王或許也了解這些道理,但是她會對於子女突然顯得陌生,其實還有一個本質上的因素─女王雖然是女王,但是她同時也是一個母親。

 

只是隨著女王在變得越來越像女王,而越來越脫離母親的角色以後,即將發生一些女王自己所未曾料想,以及自己也不太想要處理,最後卻引發大事件的問題。

 

2.      女王與女性首相:女性君王對女性首相,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是卻也有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別忘了,我們兩個之中,我是那個出生於偏僻小鎮的人,我的父親無法留給我任何頭銜,也沒有留一個國協給我,而是只有留給我勇氣、正確的判斷力與決心。」

─柴契爾夫人表明自己與女王相比,是絕對不同的人。

 

「我登基的時候,只是一個女孩子,我那時候25歲,周圍都是古板傲慢、頭髮灰白的男人在對我指手畫腳。我想說的是,在妳(指柴契爾夫人)執政期間,妳對付妳身邊那些古板傲慢、頭髮灰白的男人,把他們各個擺平…[]…我想對妳表示同情,不僅是女王對首相,更是女人對女人,在我們合作期間,人們只是盯著我們之間的眾多差別,我覺得這是一種偷懶,也很誤導還忽略了我們的共通點─我們屬於同一世代、都是基督徒、矜持職業道德與責任感,更重要的是,我們都獻身於自己所愛的國家。」

─柴契爾夫人離職以前,女王告訴柴契爾夫人,她們其實有很多共通之處。

 

擔任保守黨黨魁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保守黨贏得了大選之後成為新任首相,並且就此成為了英國的第一個女性首相。


 

親王就曾經玩笑性質的抱怨,一個國家由兩個女性主宰,然後其中一個還是個性格倔強、不知妥協的人,讓他感覺十分的困擾。

 

不過要是我們從後來的劇情來看,就會發現或許不論是女王還是柴契爾夫人,她們其實都是性格倔強,而且也都不知妥協的人。

 

然而一個雖然是有實權的國家元首,而另外一個是空有名號卻只是虛位元首的國家元首,但是女王與柴契爾夫人作為女性,其實多少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相似之處,就是兩人雖然都是政治人物,但是她們在作為政治人物之前,都是女性,也都是妻子,並且也同樣都是養育兒女的母親。

 

不過以做為妻子與母親的概念來說,兩人卻又有些微妙的不同─不同於似乎並不喜歡處處計較的女王,柴契爾夫人似乎是個十分傳統的女性。

 

女王發現柴契爾夫人沒有採用女性閣員,結果柴契爾夫人表示,因為女性太過容易情緒化,所以不適合從政(結果最諷刺的是,講這句話的人自己就是女性,而聽她講這句話的女王也是女性)

 

女王跟親王的生活總是十分FREE STYLE,這當然是因為皇室可以有其他的服務生、管家與女傭照料所有生活起家,不過相較之下平民出身的柴契爾夫人,就非常有意思了。

 

柴契爾夫人除了幫自己燙衣服,也會幫丈夫做家事,邀請其他官員與閣員到自己家吃晚餐,還要自己下廚招待人家─貴為首相,回到家裡卻是家事自己包辦,這就足見柴契爾夫人某種程度上來說,多少還是有些傳統。

 

而作為母親,女王雖然並不隨意坦承自己有偏好的兒女,不過柴契爾夫人倒是不介意坦承自己有偏好的兒女(還因為偏愛兒子,結果引來女兒不滿)─當然一個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柴契爾夫人只生了一對雙胞胎,女王卻總計有四個兒女。

 

反而是作為政治人物,女王與柴契爾夫人就非常相像了─因為這兩個女人真的就都是性格很倔強,而且也都十分喜歡放砲的人。

 

在大英國協的其他元首連署,想要女王與柴契爾夫人支持制裁南非,對付南非實施的種族隔離(Apartheid)政策的時候,女王就與柴契爾夫人發生了衝突。

 

對於大英國協秘書長的主張,認為南非實施種族隔離制度有害人權,為了要警惕南非,應該要對南非實施制裁,女王十分的贊同國協秘書長的主張,但是柴契爾夫人就不這麼任為了。

 

柴契爾夫人因為覺得大英國協是個沒有意義的組織,然後又覺得其他大英國協的元首都是一票來自非洲與南亞的土包子,就搞表面上支持制裁、私底下卻架拐子的把戲,導致女王表示不滿,還因此鬧上了英國的報紙新聞。

 

當然這種鬧劇本來是不需要發生的,不過說到底,終究還是因為這兩個人都很倔強又很喜歡放砲,所以才會差點變成女王與首相之間的憲政危機。

 

不過正如同大多數的公眾人物與公眾機構一樣,皇室當然不可能承認女王與首相之間的衝突,還搓湯圓將一個公關官員當成替罪羔羊炒魷魚,然後就這樣強行壓下了女王與首相不合的傳聞。

 

最後,兩個女人都是性格倔強的人,但是她們卻有一個關鍵的不同之處─女王出生自皇室家庭,小小年紀就等著繼承一個國家與一個大英國協,而且從小就生活優渥、不愁吃穿;柴契爾夫人卻是與父親白手起家,在大學畢業之後憑著自己在政治界闖蕩,最後坐上首相的位置。

 

也是因為這樣子的緣故,柴契爾夫人才會相信每個人都有往上爬的力量,關鍵只是在於是否有察覺到自己的潛力,甚至還在某些程度上,覺得女王與其他閣員中的貴族出身者一樣,都是從小生活過得太開心、靠特權長大的人,這也間接造成女王偶爾與柴契爾夫人之間相處的不融洽。

 

不過或許就是這樣子的差異,網路上才會出現一句十分有趣的評論─女王是出生就註定要偉大的女人,柴契爾夫人則是靠著自己努力而偉大的女人(忘記原文是怎麼寫的了,不過大致上就是這樣子的意思)

 

3.      查爾斯王子與黛妃:看似王子迎娶公主的夢幻童話婚姻,實際上卻是讓人難以恭維的黑暗童話

 

「他們之間本來就有很大的年紀差異,查爾斯比較老成,而黛安娜比較稚嫩,這導致他們之間的差距並非年紀差距,而是一個時代的鴻溝。從表面上來看,他們來自相似的貴族背景,但是他們的個性卻來自不同的星球─他們有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朋友,他不了解她,她也不了解他。」

─安妮公主評論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

 

「我為何要在乎卡蜜拉?

「因為我在乎她!從早到晚,我都在乎她!...[中略]…妳傷害了她,那妳就是在傷害我卡蜜拉是我所愛的人,我的忠誠屬於她,她才是我最優先考慮的!

「你不優先考慮自己孩子的母親?... [中略]…不優先考慮自己迎娶的女人?

「因為我不想為這醜陋的婚姻負責,也不想繼續背負罪責!這才不是我的責任!

─查爾斯與黛妃的爭執,直接表現出兩人的婚姻之間,存在一個明顯的第三者的事實。

 

雖然《王冠》系列影劇標榜以英國王室為主軸,但是到了第四季的時候,這個主軸的重心其實出現了稍微偏移的現象。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王冠 第四季》的時候,出現了兩個足以奪走眾人目光的新角色─其中一個是上方提及的柴契爾夫人,而另外一個就是本文此處要提及的黛妃(Princess Diana)




 與查爾斯王子相差至少十歲的黛妃,最初是查爾斯其中一任女友的妹妹,而查爾斯對於當時尚未成為黛妃的黛安娜,也只是當成普通的過客。

 

但是後來充當查爾斯的導師的蒙巴頓勛爵在愛爾蘭出遊,卻被愛爾蘭共和軍(IRA,全稱Irish Republican Army)炸死之後,事情稍稍發生了變化。

 

我們上一季的時候得知,查爾斯原本與卡蜜拉(Camilla)交往卻被干涉,但是卡蜜拉與其他人結婚之後,查爾斯卻還是喜歡去找卡蜜拉喝茶、出遊。

 

蒙巴頓勛爵出遊以前曾經寫信給查爾斯,希望查爾斯找個正當女性結婚─因為那是蒙巴頓勛爵離世以前寫的信,某種程度上等同遺書,因此查爾斯為了顧及蒙巴頓勛爵的遺願,就經由後來結婚的該名前女友找上了黛安娜。


 

最初黛安娜被引介進入皇室的時候,皇室對於黛安娜十分的滿意,而查爾斯經過幾年的交往之後對黛安娜求婚,讓黛安娜從一介沒落貴族家族小姐,一躍成為黛妃─但是所有的災難,卻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

 

與黛妃結婚之後,查爾斯還是三天兩頭就去找卡蜜拉,甚至還在結婚前夕出差的時候,讓卡蜜拉與黛安娜一起吃午餐─得知卡蜜拉與查爾斯的深刻關係的黛安娜在那之後,就染上了暴飲暴食、之後再加以催吐的習慣。

 

兩人接下來的幾年之間,除了吵架還是只有吵架,而在生下了威廉、到澳洲出訪的時候,本來黛妃還已經與查爾斯和解,甚至查爾斯還決定不要繼續去找卡蜜拉了,結果查爾斯卻因為不滿黛妃在澳洲搶了自己的鎂光燈,又跟黛妃吵了一架並且繼續去找卡蜜拉。




 等到哈利出生之後,查爾斯與黛妃之間的關係更是降到冰點─當查爾斯繼續去找卡蜜拉的時候,黛妃也開始與身邊的其他男性搞婚外情,搞到甚至還要女王出面調解。

 

好不容易女王的調解,讓黛妃決定中止婚外情,結果偏偏查爾斯自己又白目跑去找卡蜜拉,讓黛妃氣得又重新開始婚外情。

 

查爾斯經由秘書得知此事,就跑去找女王告御狀,偏偏黛妃也有找女王告御狀,結果當然就是兩人各自被女王奚落了一頓。

 

其實這整件事情看起來,黛妃在鎂光燈所並未照亮的地方,或許絕對不是一個純粹的天使,但是如果說查爾斯是渣男的話,絕對是說得通的─尤其還是王子級別的渣男,這才是最惡劣的地方。

 

查爾斯完全就是欺負年紀比自己小的黛妃不經世事,先是讓人家跟前女友一起吃午餐(尤其最諷刺的是,那間餐館的商標居然叫做「三人行」,這個安排可真是巧妙),之後又乾脆把人家放置在家裡,一有空就去找前女友。

 

接下來,查爾斯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玻璃心─親王都沒有公開介意自己的鎂光燈被女王搶走,查爾斯倒是認為自己是未來的國王,大家理應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偏偏查爾斯就是重度玻璃心,看到記者與群眾都比較喜歡黛妃,就斥責黛妃喜歡引人注目,還說黛妃專門在搶別人的注意力。

 

當然黛妃自己可能也是有些喜歡鎂光燈,但是當黛妃兩度在公開場合表演,想要取悅查爾斯的時候,卻又被查爾斯指責說喜歡引人注目,還說黛妃專門搞一些低俗又莫名其妙的表演。

 

說到這個地方,就真的是查爾斯自己母湯了─因為黛妃為了取悅查爾斯,甚至是向查爾斯表達自己的愛意,可說是用上了自己足以吸引鎂光燈的特質,結果搞了老半天被嫌棄就算了,還被拿來說給安妮公主抱怨。

 

再加上查爾斯自己行徑渣男就算了,明明就是耽誤人家黛妃的青春,還敢擺出一副很委屈的樣子,然後跟別人說黛妃背著自己搞婚外情─你自己就常常跑去跟卡蜜拉搞婚外情,還敢說黛妃跟護衛官婚外情,這怎麼看都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嘛。

 

也難怪不僅安妮公主斥責查爾斯不懂得珍惜婚姻,就連女王在斥責過黛妃不懂事後,都還會順便斥責查爾斯是個性格不成熟的王子。

 

所以與其說是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橋段給英國皇室招黑,我覺得說是查爾斯自己過去行徑給英國皇室招黑還比較合理。

 

而且看到這邊,就會覺得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被稱為黑暗童話,實在是一點也不為過─畢竟黛妃自己都說自己的婚姻裡面有三個人了,你還能期待什麼呢?

 

[II. 其他探討與分析]

 

1.      柴契爾夫人的崛起與衰落:對外耀武揚威的福克蘭戰爭,對內毫不光彩的白金漢宮闖空門事件,與最後招致下台的黨內爭鬥

 

「國家沒了,早就被她(指柴契爾夫人)給拆散了,而其他那些打從我們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認為可以依賴的東西,也早就被她拆散了。社區的觀念、人與人之間要彼此負責的觀念,待人友善的觀念,這些都在消失…[中略]…但是她卻把錢花在沒有必要的地方(指福克蘭戰爭),然後再宣布那些令我們感覺良好的東西回來了,同時那些能真正讓我們感覺良好的東西,諸如工作的權利、生病的權利、變老的權利、脆弱的權利、做人的權利全部都沒了。」

─費根闖入女王的寢室之後,對女王所做的關於柴契爾夫人的抱怨。

 

「要將這個國家轉向正軌,我們真的必須放棄過時且有誤導性的『共同責任』的觀念。我們的國家有不少男人、女人與家庭,那些自利的人試圖過得更好,這是促使國家發展的動力。我的父親的年代,當他的生意失敗了的時候,他可沒有辦法倚靠國家他成功的動力,來自面臨毀滅的風險與對家庭的責任。」

─柴契爾夫人提出「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決定」的主張。

 

柴契爾夫人就任首相之後,認為開始衰頹的英國需要有改革良方,於是就大砍社會福利支出,並且也接著又將大量閣員解職。

 

對外,柴契爾夫人為了彰顯英國在海外的影響力,面對福克蘭群島(Falkland)被阿根廷籍工人佔領,甚至是面對阿根廷的軍政府(Junta)進逼,也是直接就跟阿根廷(Argentina)開戰,可說是要有多狂、就有多狂。

 

福克蘭戰爭儘管艱難,也在過程中折損了一些英國將士,但是最後英軍在福克蘭群島大獲全勝,可以說是到了最後將阿根廷吊著打。




 不過對外大獲全勝、讓英國人被喚醒了優越感的柴契爾夫人時代,某種層面上來說,其實並沒有外表看起來的那麼美好。

 

柴契爾夫人大砍社會福利支出,也將大量國營企業民營化,雖然強化了英國的產業與經濟體質,卻造成失業率遽增,甚至是貧富差距擴大跑去白金漢宮闖空門的麥可.費根(Michael Fagan),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費根原本是一個油漆工,但是他在柴契爾夫人時代淪為無業遊民,還跟自己的妻子離婚,變成了一個只能打零工與靠社會救濟金過活的人。




 姑且不論費根的私生活與性格,其實費根在失業之後,可以說是變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認為柴契爾夫人發動戰爭根本沒有意義,還認為與其發動戰爭,柴契爾夫人應該要協助他這種社會底層人士。

 

因為實在是對於生活很不滿,自己的一些家務事以官方處置都有困難,去跟選區的國會議員申訴還不被當一回事,讓費根開始變得更加厭世。

 

不過某天當費根經過白金漢宮的時候,他卻突然腦洞大開,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翻牆進入白金漢宮想要找女王,不過他沒有在女王的寢室找到女王,倒是偷喝了一瓶酒,還不小心弄破了圭亞那總統贈送的花瓶。

 

有一就會有二,費根後來看電視新聞得知先前女王一家在外出遊,並且女王會回到白金漢宮之後,就趁著半夜的時候又跑去白金漢宮闖空門這一次費根又跑進了女王的寢室,還真的遇到了女王。

 

因為自己的寢室被費根闖入,女王可以說是嚇了一跳,但是費根表示自己想要申訴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於是就跟女王保持一定的距離當然不得不說,整件事情最神奇的是,女王竟然有辦法心平氣和聽費根抱怨柴契爾夫人政府的施政問題,然後才讓警察將費根帶走。




 雖然柴契爾夫人對於費根的抱怨不以為然,不過就像費根說的英國雖然得到了一些東西(對外耀武揚威的機會、產業經濟的轉型),卻也在同時失去了一些傳統的東西(長期以來的社會福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區關懷)

 

基本上費根這樣子的人,可以說是柴契爾夫人時代社會底層人士的縮影他們失去了工作變成無業遊民,只能打零工維生,沒零工可打就只能靠救濟金過活,每個都十分憤世嫉俗,還看起來都一副十分厭世的樣子。

 

這些社會底層人士沒有人可以申訴或抱怨,雖然他們不會像費根一樣異想天開跑去白金漢宮闖空門,但是對他們來說,柴契爾夫人當然是他們的仇人。

 

從這點可以看出來,柴契爾夫人的改革雖然十分有效,但是卻也因此招致社會底層人士對於她的不滿,甚至認為她危害了英國原本引以為傲的社會福利體制。

 

不過對於柴契爾夫人不滿的人,當然不是只有社會底層人士因為柴契爾夫人的改革,除了引來部分民眾的不滿(注意,社會底層人士相較於廣大民眾,只能算是部分民眾),還有一些高階保守黨官僚的不滿。

 

高階保守黨官僚不滿柴契爾夫人的改革,與保守黨的黨綱以及核心價值觀南轅北轍,甚至主張柴契爾夫人快速推動這些改革,只是在摧毀保守黨所應當代表的價值觀。

 

最後柴契爾夫人甚至還亂入波灣戰爭,但是隨著高階保守黨官僚公開反對柴契爾夫人並且自行宣告離職,柴契爾夫人其實也等於陷入了首相位子不保的情況。

 

柴契爾夫人的改革雖然讓英國再次偉大,而她的目標雖然不僅僅是英國發大財,但是很顯然最後還是遇到了問題。

 

除此之外,柴契爾夫人也主張一個人的偉大,必須是靠自己努力而來當然了,以一個雜貨商的女兒的身分白手起家,並且最後登上女性首相大位的柴契爾夫人自己來說,這種主張本來就再自然不過。

 

但是女王卻表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柴契爾夫人一樣,靠著白手起家而變得偉大,而柴契爾夫人主張新自由主義,加劇了產業經濟市場的競爭,雖然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激進的改革手段對保守黨的漸進改革主義來說,完全只是一場災難。

 

而柴契爾夫人時代以現在看來,雖然是英國產業與經濟轉型的時代,但是受益者為數不少的同時,更多的是受害者正所謂你站在太陽底下,影子就會出現在你的背後。

 

不論是對外耀武揚威,還是國內為數不少的社會底層人士,甚至是政黨內部的衝突,這些都是柴契爾夫人時代的光與影─這些因素,雖然構成了鐵娘子的崛起與成功,最後卻也為鐵娘子的衰落埋下伏筆。

 

2.      王室的光與影:不論是迎娶成為女王的公主,還是嫁給注定成為國王的王子,甚至是先天性智能不足的表親,局外人終究是局外人

 

「這個體系為了保護自己,對五個自己人完全不聞不問,這個體系會保護妳嗎?當然不會!除了中心,它不保護任何東西!那些遠離中心的人

「但是我就在中心!我在正中心我是女王的妹妹,一個國王─皇帝的女兒,我會永遠處在中心。」

─瑪格麗特與自己的朋友揭穿王室多年來隱藏的秘密之後,友人對於王室的行徑感到不齒,也主張待在王室對瑪格麗特弊大於利,卻遭到瑪格麗特的反駁。

 

「當我遇到13歲的公主的,日後會成為我的妻子的那個女性那一天,我就是個局外人。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個局外人,而我們都是局外人─這個體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迷失的、孤獨的、不相關的局外人。除了那個人(指女王),唯一的那個人,她才是最重要的她是我們所有人呼吸的氧氣,也是我們所有人職責的根本。」

─親王勸阻黛妃離婚的想法的時候,提出「除了女王以外,大家基本上都只算是局外人」的主張。

 

對於英國的王室來說,要能夠在急遽改變的世界生存下來,有些時候一些被視為不合常理的行為,也是會變成一種常識的。

 

這一季瑪格麗特公主因為自己的外甥長大成人,結果莫名其妙丟了名譽國策顧問的位子,她卻突然面對失去生活重心,外加被診斷出得到肺病的情況。


 

尤其自己幾個男朋友最後都跟自己離婚,更是讓瑪格麗特公主難以接受,一直懷疑自己是否都遇到教徒或是同性戀。

 

後來當瑪格麗特公主因為失去生活重心,而開始接觸心理諮詢時候,她無意間聽說原來自己還有表姊妹,而且這些表姊妹凱瑟琳.鮑爾斯-里昂(Catherine Bowles -Lyon)與拿麗莎.鮑爾斯-里昂(Nerissa Bowles-Lyon)─居然還是被拘禁在某個偏鄉的精神病院裡面。


 

這兩位表姊妹,其實都是瑪格麗特公主與女王的母系親戚,但是當瑪格麗特公主請託他人調查之後,卻發現原來這對姊妹不僅知道女王與瑪格麗特公主的存在,居然還在自己在精神病院的住處,擺放了許多與女王有關的商品。

 

瑪格麗特公主無法接受自己有表姊妹,但是表姊妹卻被當成次等公民丟包在偏鄉精神病院,而且居然還有一堆貴族也都將自己精神失常的後代丟包的事情,而跑去跟太后吵架。

 

太后表示凱瑟琳與拿麗莎其實都有天生性智能不足的問題,而且她們之所以會被丟包在精神病院,是因為太后從約克公爵夫人變成王后,她害怕自己家族的精神病史會被挖出來起底,所以才讓自己的娘家將兩個外甥女丟包。

 

因為那個時候正值WWII,而且當時英國王室的影響力也已經開始緩慢式微,雖然太后的家族原本是蘇格蘭基層貴族出身,但是變成王后的話,自己的娘家也會被放大檢視,不過對於太后的說詞,瑪格麗公主顯然並不怎麼領情。

 

當然瑪格麗特公主後來又找上心理諮詢師,結果心理諮詢師已經做過調查,就對瑪格麗特公主表示,凱瑟琳與拿麗莎的先天性智能不足是屬於遺傳缺陷,而這個遺傳缺陷是經由瑪格麗特公主的一位舅媽,跑去太后的娘家家族的。

 

對於這件事情,瑪格麗特公主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只要是在王室的這個家族,本應違反常理的事情都可能變成常識,因此只有位於最核心位置的人,才有可能免於被以違反常理的方式對待。

 

當然王室最核心位置的人,除了女王以外,大概很難有其他人瑪格麗特公主雖然表明,自己也是站在核心位置的人,但是基本上不論是瑪格麗特公主本人還是太后,她們恐怕也都只是最接近核心位置而已。

 

不過對於王室來說,這也顯示王室另外一種「尊爵非凡」的特性在王室的概念裡,只有別人必須配合王室,而不是王室配合別人。

 

親王就算迎娶了曾是公主的女王,等到女王登基之後,就算親王喜歡在外搞一些有的沒有的東西,或是在外面闖了什麼禍、惹了什麼麻煩,甚至是不滿女王比自己還要搶鏡頭,他還是必須配合女王。

 

因為親王終究並非王室的一份子,而是一個外來的王子,必須融入王室就算是站在最接近核心位置的地方,親王之於王室依然只是個外人。

 

女王的幾個子女,雖然也都是站在最接近核心位置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終究還沒有登上王位,因此他們某種程度上,也是外人為了讓女王繼續存在,他們都必須配合女王,乃至配合王室體制。

 

以黛妃的情況來說,更是不言自明對於黛妃無法融入王室體制,太后曾經表示等到黛妃年紀夠大之後,她就會明白自己必須臣服於王室體制(然而瑪格麗特公主不以為然,認為依照黛妃的個性,黛妃最後終究會槓上王室體制這個地方不得不說,瑪格麗特公主實在是先知。

 

連親王自己為了勸黛妃別與查爾斯離婚,都搬出了自己的經驗親王主張自己也是外人,自己的情況也沒有比黛妃好,而且也主張查爾斯雖然不懂事,但是未來查爾斯會知道,維持他自己與黛妃婚姻,是必須配合王室。

 

所以基本上,不僅是太后與其娘家親戚,還是女王的子女與妹妹,或是從外面被娶入門的黛妃,甚至是與女王結婚的親王,都是王室的局外人嚴格來說,除了坐在王座上的那個人以外,其實幾乎全部都是局外人。

 

至於這種只為了女王而存在的畸形體制,其實是否能夠算是王室光輝亮麗的後方,必然會存在的陰影,大概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王室的存在,本質上也是反映了「站在太陽底下,陰影就會出現在背後」的這句話出現在背後的陰影,當然就是這個畸形的體制。

 

3.      究竟應該包容,還是應該放任?究竟應該容許,還是應該加以導正?:雖然各有各的主張,最後卻經常無解的婚姻問題

 

「人們知道你對你的妻子不忠,還不怕外人知道。人們知道拜你所賜,她有心理上的問題她吃或不吃,甚至做或不做的任何事情。大家都知道你是一個被寵壞的、不成熟的男人,無止盡且無所謂的抱怨,然後娶了一個被寵壞的、不成熟的女人,同樣也是無止盡且無所謂的抱怨。我們真的都受夠了!所有人都希望,你們倆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丟人現眼,將你們的婚姻與無比優越的地位一直維持下去!

─女王責備查爾斯與黛妃性格幼稚,才會造成一大堆問題。

 

「我與安德魯談過,他們的婚姻雖然不完美,卻是一個持久的婚姻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還可說是個幸福的婚姻…[中略]…絕大多數的婚姻能夠被維持,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並非幻想家,而是現實主義者,接受人就是不完美的現實。雖然卡蜜拉對你有感情,而且是很深的感情,但是那不完全是你想像中,那種偉大且忠貞不渝的愛情。」

─對於查爾斯無解的婚姻,安娜公主試圖勸阻查爾斯,讓查爾斯放棄對卡蜜拉的感情。

 

這篇文章進入結語以前,最後一個要探討的主題,就是婚姻問題這個主題雖然橫亙《王冠》系列影劇,但是透過這一季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變成一個非常明顯的主題。

 

其實婚姻問題一直都存在,而且不可能消失正如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會有問題,女王與親王的婚姻多少也存在一些問題,卡蜜拉與自己的丈夫的婚姻也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更別提安妮公主與瑪格麗特公主也有婚姻問題。

 

但是每段婚姻都有各自的問題,也都存在克服的方法,差別僅是在於,對於這些問題,要能夠理解其中的緣由,以及解決的方式。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瑪格麗特公主的婚姻是以暴力方式被終結,而安妮公主很顯然是與自己的丈夫空有婚姻之名,但是卻毫無婚姻之實,更別提卡蜜拉的丈夫雖然到處去跟別人睡覺,但是卡蜜拉也沒有嚷著要離婚。

 

只是本季最大的對照組,其實就是親王與查爾斯這兩個人對於婚姻的態度天差地遠,看了以後甚至很難想像這兩人其實是父子。


親王在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時候,被描繪得像是個喜歡到處玩樂,或是在外面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的玩咖,甚至還因為捲入普羅夫莫醜聞(Profumo Scandal),險些惹上在外面搞多人運動的醜聞。

 

親王與女王之間的問題,在於親王總是認為自己矮女王一階,以及自己永遠只能當女王的陪襯,在別人看來,自己並不是「親王」,而是「女王的丈夫」。




 當然撇除親王可能在外搞多人運動的醜聞,其實劇中就有在暗示,親王自己可能也有過外遇當親王看報紙,得知黛妃為了取悅查爾斯,而在歌劇院與男性舞者跳舞給查爾斯看的時候,親王對女王表示「妳怎麼好像沒有做過這種事情」,結果女王表示「你都有專屬的芭蕾舞者了,我當然就沒有做這種事情的必要」。

 

所以面對親王過去在外面搞外遇,而女王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親王為了顧及自己妻子的面子,當然不可能承認,而只是表示女王想太多了雖然從親王心虛的表情來看,他可能是後來跟人家分手了。

 

不過親王與女王的婚姻問題,並沒有造成大問題,是因為親王自己很識相,知道自己不能給妻子招黑,而女王對於親王的一些行為,除了偶爾拿出來指責,更多時候大概也都只是默默包容。

 

反而查爾斯與黛妃的婚姻問題,是源自更本質的問題查爾斯本來心中就只有卡蜜拉,因此就算娶了一個UR+++級別的黛妃回家,他還是心心念念自己那個SR級別的卡蜜拉。


 

然而問題就出在於查爾斯對卡蜜拉的感情,可以說是完全毫不遮掩,而且以此為基礎還整天對黛妃惡言相向,覺得自己的妻子除了喜歡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完全毫無可取之處。

 

最經典的是,查爾斯罵黛妃去抱不相關的人,讓黛妃氣得抗議自己的丈夫不抱自己的時候,查爾斯居然還理直氣壯的表示本大爺只抱自己想抱的人。


 

兩個人的婚姻裡面卻存在一個非常顯眼的第三者,你說這種婚姻會美滿嗎─王子迎娶公主回家終究只是童話,偏偏黛妃還是遇到一個渣男等級的王子,自己陷入完全無法掙脫的黑暗童話。

 

所以說親王雖然想要以同為外來者的身分,加以溫情攻勢來挽留黛妃,但是他老兄實在是太看得起自己的兒子了─你的兒子就沒有你一半的識相,黛妃外遇雖然不可取,但是讓自己的婚姻存在明顯的第三者,很明顯就是母湯嘛。

 

尤其自己整天毫不掩飾去跟卡蜜拉幽會,還敢找秘書去監視黛妃,再來說自己找到了黛妃外遇的證據這種小心眼到了極點,卑鄙又惡質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行為,難怪會被女王責罵。

 

以前看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時候,都覺得親王喜歡去外面玩樂、惹麻煩,甚至是搞一些有的沒有的東西很不可取,結果看了這一季之後,突然發現親王好像也沒有那麼糟糕嘛。

 

再說,本來第三季的時候還覺得查爾斯原來也是可憐人,結果第四季看完之後才發現,原來查爾斯居然是個性格比親王還惡劣的雞掰人真是徹底顛覆了原本對她的同情。

 

最後關於黛妃橋段引起的問題,我倒覺得與其說是關於黛妃的劇情給英國皇室招黑,更確切的來說,實在應該是查爾斯的黑歷史給英國皇室招黑。

 

先不說查爾斯的推特現在還是被封起來的,何況這個影劇作品雖然並非完全都是真實,但是光是奠基於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殺傷力也不小了。

 

[III. 結語:三個女人拉開1980年代的帷幕,但是最終只有一個會繼續走下去?]

 

柴契爾夫人在被自己底下的保守黨官僚逼宮之後,即使想要利用強化對付IRA以及亂入波斯灣戰爭強化自己的威信,但是卻已經是強弩之末。


 

在黨主席投票被認定無望之後,柴契爾夫人被迫離開唐寧街十號,不過在她辭去了首相的職位以後,還是被女王親自提出見面的請求,並且在道別之前,女王還親自贈送了一枚勳章。





 另外一方面,黛妃對於親王的挽留似乎並不是那麼領情,或許她知道親王想要將自己留下來,但是她顯然並沒有那麼意願。

 

於是《王冠 第四季》以黛妃無奈且有些哀傷的神情完結,顯然黛妃與查爾斯離婚的劇情,會在這個地方埋下伏筆。


 

至於我們貴為主角的女王,雖然是女性三巨頭裡面唯一一個現實世界中還活著的人,不過影劇的劇情裡面,其中一個女性已經注定要成為隱者了,而另外一個則是註定會在不久之後離開皇室。

 

顯然從頭到尾,都剛好呼應了《王冠》這個標題即便女王在本季因為柴契爾夫人與黛妃登場而稍微偏影薄,但是整個影劇的主軸終究還是女王。

 

*

 

雖然說想要寫得簡約一點,不過這次《王冠 第四季》的文章還是一不小心就又突破15頁了,看來以後還是要注意一些。

 

這次《王冠 第四季》的文章是我在寫碩論的空檔,利用少數較為零碎的空閒時間,所拼湊出來的文章,如果寫得不太好還希望能多加見諒。

 

不過不得不說,我在看《王冠 第四季》的時候,其實只有滿滿的無奈感覺呀尤其是關於黛妃的劇情,真的是太讓人無奈了。

 

其實我覺得這一季黛妃的演員看起來的確很像小號版的黛妃,不過不知是否因為我其實並沒有看剁太多待飛的照片或影片,雖然我覺得有幾分神似,不過我的父母都覺得真正的黛妃其實更美。

 

當然本人本來就是難以被超越的,尤其真正的黛妃本身就是一種傳奇,不過我覺得必須裝扮成小號版的黛妃,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是必須嘉許的。

 

那麼最後這次的文章就寫到這邊,之後再來看看要挑些什麼主題來寫,如果有任何想要提出或是分享的看法,抑或是我有任何寫錯的地方需要指正的話,也且務必在底下留言提出。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