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前寫出來了的《克虜伯家族》與《阿德龍大酒店》之後,這一個〈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系列文章最後要帶來的,是關於達斯勒兄弟的文章。
不同於之前《克虜伯家族》與《阿德龍大酒店》都是ZDF出品,並且都是包含三集(一集1.5小時),這次的《達斯勒兄弟》是由德國的德國電視第一台(Erste 1)出品,總共兩集,並且一集1.5小時(換言之,兩集加起來總共3小時)。
<《達斯勒兄弟:開闢者、手足、敵手》:當兄弟成為了敵人,曾經至極親密的友誼,也會成為化為烏有>
不過要說與達斯勒兄弟這個名詞相關的名詞,甚至還是非常有名的名詞,那麼基本上還是存在的,而且就算說是家喻戶曉也不為過─這兩個名詞,分別是著名商標彪馬(Puma)與愛迪達(Adidas)。
老實說,我一開始還真的不曉得原來彪馬與愛迪達的創辦人都是德國人,更讓人驚奇的是,原來這兩間企業(以及商標)的創辦人/創始者居然是兄弟。
如果你將達斯勒兄弟這個名詞,以英文的形式丟入GOOGLE去搜尋的話,你會發現很多英文網站都會說彪馬與愛迪達這兩個商標的存在,是二十世紀著名的家族衝突之一。
但是如果這兩者的創辦人都是兄弟的話,那麼他們怎麼會分家呢?而且他們兄弟在分家以前,到底又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這次的文章,就是要來談一談《達斯勒兄弟:開闢者、手足、敵手》(Die Dasslers: Pioniere, Brüder und Rivalen)之中,是怎麼描繪這對一開始的時候是親密好友,最後卻翻臉成為敵人的兄弟。
「運動鞋,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人們最終會想要忘掉戰爭(指WWI),他們對任何消遣都心存感激。你看看周圍,人們都在做運動,再來看看我們。我們也踢足球、比賽跑步、打拳擊、打網球。」
─魯迪對於運動鞋的商機表示有興趣,甚至也認為運動鞋的未來大有搞頭。
「我想讓我們的鞋子拿到金牌,如果想要成為最好的,我們就會需要創新…[中略]…我找到了,那就是為運動員量身打造的運動鞋,它們得像長筒襪一樣能貼合腳部。」
─阿迪前去拜師精進自己的工藝以前,認為成功的運動鞋必須要有的特點。
我們現在要說的達斯勒兄弟,顧名思義就是一對兄弟─哥哥的名字是魯迪.達斯勒(Rudi
Dassler),弟弟則是阿迪.達斯勒(Adi Dassler)。
本作品是以1974年德國奧運的時候開場,之後採取倒敘法,開始鋪陳達斯勒兄弟的故事(說也奇怪,這大概是某種習慣,因為之前的《克虜伯家族》與《阿德龍大酒店》,其實也都是採取倒敘法)。
兄弟之中的弟弟.阿迪是一個醉心於開發運動鞋的皮匠,他常常拿自己的雙腳去測試自己研發出來的運動鞋,想要看看哪一種運動鞋可以讓自己跑得更快。
兄弟之中的哥哥.魯迪則是一個偏向於商人的兜售者,他從都市回到家中之後,認為弟弟的想法很有前瞻性,絕對能夠符合德國未來的風潮。
因此兩兄弟雖然被父親反對(達斯勒爸爸覺得所謂的運動鞋,只是浮誇又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兩兄弟還是靠著各自的滿腔熱血,開始設計運動鞋,並且也開始貸款與建造自己的工廠。
就這樣子兄弟倆在哥哥充當兜售人員,弟弟充當開發人員的情況之下,開始四處找客戶兜售運動鞋─當然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凡事起頭難,因此兄弟倆在這過程之中其實也吃過不少閉門羹。
不過在某次奧運轉播看到德國的選手在國際場合輸掉比賽,飲恨銀牌之後,阿迪覺得應該要開發出更好的運動鞋,於是就決定出國深造…也不算出國,總之就是跑去找當時著名的師傅拜師,以學習到更高超的技術。
魯迪雖然覺得有些不爽(因為後來德國面臨高度通膨、貨幣快速貶值、運動鞋產量低落的狀況,弟弟卻跑去學習當鞋匠),但是在阿迪學成回到家裡之後,他還是放下了自己的不爽心情,與弟弟一起為後來的1936德國奧運作準備。
畢竟這個時候已經成立了的達斯勒兄弟這個企業,其實就是德國的運動鞋企業,而他們也想要趁著這個時候,將自家開發的運動鞋賣給德國的運動員。
而到了這個時間點,魯迪與阿迪也已經有各自的家庭了─魯迪與自己偶然結識的女子弗莉德(Friedl)結婚,而阿迪則是與鞋匠家的女兒凱特(Kathe)結婚。
為了要做生意,兄弟倆跑去找上當時已經開始執政的納粹黨政府,希望能夠得到將運動鞋交給運動員的生意機會。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其實就是各取所需─此時納粹黨政府需要的,其實是營造出德國歌舞昇平,經濟富強,以及對於體育、文化熱愛的表象;而此時達斯勒兄弟所需要的,則是一個可以重新開始做大生意的機會。
兄弟倆一開始還很開心,覺得發大財的機會終於來了,但是當他們販售運動鞋的時候,他們卻也無意間碰觸到納粹黨政府的逆鱗─除了德國的運動選手當代言人以外,他們也找了當時著名的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當代言人。
原來這位歐文斯先生是一個黑人,而納粹黨最討厭的東西就是猶太人與黑人─當時達斯勒兄弟只想著,可以另外開拓生意,卻沒有想到反而因為歐文斯在奧運上獲獎無數,害得兩兄弟與合夥人一起被叫去喝茶。
所幸這件事情並沒有帶來多少大問題,達斯勒兄弟生產的運動鞋也因此變得十分著名,兩兄弟開始接到越來越多訂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運動鞋出得去、訂單進得來、達斯勒兄弟發大財」。
但是好景不常,沒過幾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達斯勒兄弟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遇到了大問題。
[II. 第二次世界大戰:兄弟失和的序曲,嫌隙與衝突的開端]
「你們兄弟倆當中,到底誰才是真正對戰爭更加重要的?我聽人們說,實際上您的弟弟才是偉大的發明家。」
─納粹黨官僚對魯迪所說的一句話,無形之間預言著兄弟最終走上不同的道路。
「妳注意到這對他來說,有多麼重要嗎?讓我待在地窖裡,而無法去公司?我回來恐怕不合他意。」
─魯迪對自己的妻子抱怨,認為自己被弟弟惡性對待。
「你被徵兵是我的錯嗎?...我當時應該怎麼做?難道我應該自願報名從軍嗎?我在維持我們公司的生計。」
─對於魯迪指控自己想將公司取而代之,阿迪認為盡心盡力的自己並沒有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時候,達斯勒兄弟已經連同父母與各自的家庭,一起搬進了魯迪新購入的宅邸之中。
除此之外,就像上面所說的,雖然達斯勒兄弟與納粹黨因為運動鞋的事情而有些不愉快,但是很顯然納粹黨後來將歐文斯的這件事情輕輕放下,而且歐文斯的這件事情也沒有阻礙達斯勒兄弟發大財。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達斯勒兄弟的發大財之路因為戰爭而被切斷─達斯勒兄弟不僅因為德國境內大量充軍,而導致工人減少必須減少生產線,甚至還必須在這樣子的前提下改為製造軍靴。
這個時候的魯迪與阿迪之間雖然還互相信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卻埋下了戰後兄弟失和的伏筆。
由於納粹黨政府大量在德國境內對人們進行充軍,因此原本達斯勒兄弟被納粹黨政府列為戰爭重要人物,而被保證不會充軍的承諾,卻因為魯迪充軍而被打破。
魯迪雖然得到高級官員的承諾,表示會盡量與上面的人協調,但是高級官員的一句話,卻無意間揭開了兄弟之間的問題─當魯迪要離開的時候,高級官員表示達斯勒兄弟雖為兄弟合作事業,但是弟弟.阿迪才是真正的鞋匠。
後來魯迪當然還是被充軍,於是在戰爭期間阿迪只好代為管理鞋廠,但是因為納粹黨政府的命令,阿迪甚至最後連製造軍靴都沒辦法,而被迫幫納粹黨政府製造武器。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魯迪從前線逃回家,而兄弟之間的問題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
由於魯迪等同於逃兵,因此阿迪讓魯迪待在自己家的地下室,但是看到阿迪代替自己管理鞋廠,魯迪卻指控阿迪想要將自己取而代之。
後來阿迪偷偷的進口皮革製品,並且也主張自己是為了之後做準備,但是魯迪卻一口咬定阿迪是想要另闢爐灶並且將皮革納為己用,還主張自己被徵召,剛好可以符合阿迪自己的利益需求。
兄弟倆在父親於1945年過世之後,原本還打算言歸於好,還在自家工廠給美軍佔領充公當成臨時基地的時候,決定替美軍製造軍靴。
但是美軍卻在沒多久之後先將魯迪抓起來,然後指控魯迪在戰爭期間為納粹黨政府服務,但是魯迪表示自己不這麼做的話,自己家的鞋廠絕對會破產,甚至還因此懷疑是阿迪陷害自己,導致自己被美軍叫去喝茶。
在魯迪被美軍叫去喝茶之後,阿迪也被美軍叫去喝茶,美軍同樣指控阿迪在戰爭期間為納粹黨政府服務,但是阿迪同樣表示自己不這麼做的話,自己家的鞋廠絕對會破產,甚至還因此懷疑是魯迪陷害自己,導致自己被美軍叫去喝茶。
到了這個時候,魯迪一口咬定阿迪是想要將自己趕出兄弟合營企業,以便將自己取而代之,才讓美軍把自己找去喝茶;阿迪則是在自己也被找去喝茶之後,開始無法信任自己的哥哥。
[III. 戰後:兄弟因為失和而導致分家,戰火甚至延燒到了下一代]
「親愛的各位,首先我想要向你們所有人表達感謝─沒有你們,就不會有達斯勒公司。」
「我也這麼認為,這麼多年以來,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家人。」
「你們一定知道,我與我的弟弟之間產生了分歧,但是我們都是生意人,看待此事都很客觀─我們倆一致認為,現在是時候做些改變,踏上新的路途了。」
「因此我們決定,要將達斯勒運動鞋公司一分為二。」
─魯迪與阿迪在美軍撤離沒有多久之後,就共同宣告要將企業一分為二。
「有些運動員,我們(指彪馬)長年累月資助他們,結果就在奧林匹克開始之前,他們竟然跑去你們那邊(指阿迪達)要更多錢,然後穿著阿迪達的鞋拿到金牌!」
「你還真敢說啊,你們(指彪馬)當時自己招募了阿敏.哈利,還跟人家合作,總共推出了達六款的運動鞋呢!」
─阿爾敏與霍斯特兩個堂兄弟在後來見面的時候,互相指控對方挖自己找的代言人,卻也暴露出明星運動員當牆頭草、看風向,從兩邊挖好處的現象。
美軍的占領結束之後,美軍撤出了達斯勒兄弟鞋廠,但是魯迪與阿迪之間,卻早就已經出現了心結。
於是兄弟倆在美軍離開沒多久之後,最後決定分家─不僅各自的家庭分家,甚至連財務、訂單、企業與工廠也都一分為二。
分家的結果就是達斯勒兄弟鞋廠化為烏有,魯迪與阿迪也在各自接收了各自的人馬之後,開始各自創辦新的事業。
阿迪首先將自己的名字「阿迪」(Adi)與自己的姓氏「達斯勒」(Dassler)結合,並且仿照奧運五環的標誌,創造了三條橫線的標誌(代表手工、堅固與商譽)─於是「阿迪達」(Adidas=Adi+Dassler)這個商標誕生了。
魯迪因為沒有了姓氏作為商標的基礎,也覺得阿迪的三條橫線商標怎麼看都只是代表「好事成三」,完全毫無美學可言,於是將自己的新企業比擬為優雅的貓科動物,並且使用美洲獅的標誌─於是「彪馬」(Puma)這個商標誕生了。
在確立了各自的新品牌之後,分道揚鑣的達斯勒兄弟開始了各自的營銷之路,而新企業、新品牌的第一個營銷手段,當然就是開始搶老客戶。
但是兄弟之間互搶老客戶的手段之激烈,互相之間樑子結得太深,甚至是已經到了當母親也離世之後,也都沒有辦法讓這對兄弟和解。
於是在1954年世界盃的時候,各自營銷的第一回合戰爭,以阿迪達將運動鞋賣給德國國家隊,而德國國家隊打贏匈牙利國家隊,讓阿迪達拔下頭籌而落幕(彪馬在那之後控訴阿迪達侵犯智慧財產權,不過被法院給駁回)。
後來到了1956年墨爾本夏季奧運的時候,阿迪達更是在當時的運動大賽上成為了明星品牌的運動鞋,還讓阿迪達這個品牌被外媒稱為是德國製鞋品牌的王子。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不論是阿迪達還是彪馬,都已經開始下放業務到下一代─於是阿迪的兒子.霍斯特(Horst
Dassler)與魯迪的兒子.阿爾敏(Armin Dassler)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參與經營銷售業務。
不過基本上在墨爾本夏季奧運的時候,就已經是下一代的戰爭的序曲了─因為這個時期,阿爾敏對自己的父親聲稱霍斯特陷害自己,導致彪馬出產的運動鞋被海關扣住;而霍斯特則是在比賽轉播的時候,被發現自己未經父親親自同意,就給運動員推銷運動鞋。
到了1960年的時候,阿爾敏在魯迪的同意之下,參與彪馬的業務經營,霍斯特則是在阿迪的同意之下,在法國開設子公司。
然而兩間企業到了下一代的時候,卻也開始在到處挖角運動選手,以便找到運動鞋的代言人,這不僅導致代言費開始水漲船高,甚至還出現有運動員想要從兩邊挖好處的情況。
這種刀刀見骨的情況,幾乎跨越了整個1960年代,甚至還已經演變成運動員故意挑撥兩邊提高代言費,讓自己可以得到高昂的代言費,然後就像上面說的,從兩邊都得到好處。
兩方的母親(也就是兩兄弟的妻子)最後發現了這樣子的問題,但是偏偏兩兄弟還是死不打算和解,於是弗莉德與凱特只好自作主張,各自帶著阿爾敏與霍斯特私底下見面,並且也達成了協議─他們共同決定,不會針對足球明星.貝利(Pele)進行代言的競合。
[結語:當兄弟之間的戰爭,延燒得太久的時候,和解就注定成為無解]
「這完全是你教出來的…我真的打從心底鄙視你。」
─最終阿爾敏撕毀了與自己堂弟立下的協議,而弗莉德對此只表示兒子變得如此卑鄙,完全是魯迪自作孽。
「如今你的兒子從你的手上搶走客戶,那情況甚至比你在河流對面的兄弟還要誇張!大多數的總代理都跑到法國阿迪達那邊,他對待自己家人就像敵人一樣,你必須讓他清醒過來!」
─凱特對於自己的兒子受到撕毀協議之後的刺激,性格變得十分偏執,認為這會對阿迪造成危害。
但是兩兄弟家族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因為這個協議而落幕─畢竟如果堂兄弟同意這個協議,然後就可以天下太平的話,大概還不會出現太多問題吧?
偏偏阿爾敏因為被自己的合夥人蠱惑,結果在1970年墨西哥足球大賽的時候,背叛了自己與霍斯特的協議,跑去找貝利簽下代言。
這件事情不僅讓霍斯特大為光火,連阿迪與凱特也都在電視轉播的時後發現這件事情,甚至就連魯迪與弗莉德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會撕毀協議。
在1970年的足球大賽之後,霍斯特或許是受到了刺激,他於是開始買通足球協會的人、到處搞竊聽、四處搜括情報,甚至還強化了法國阿迪達的營運,連自家老爸的客戶都在搶。
當時的阿迪早就已經對於一切感到無可奈何,魯迪則是生了重病還必須動手術,兩兄弟已經都是老人家了。
於是在兩邊的兒子都已經暴走的情況之下,這對老兄弟最後才終於在1974年的時候,同意找個地方私底下見面以便尋求和解之道。
*
當然我們最終會得知,魯迪會在1974年的時候因病逝世,而阿迪則是會在四年後(也就是1978年的時候)也離世。
至於家族和解的話,兩邊的達斯勒家族其實始終都沒有真正的達成和解,而彪馬與阿迪達如今也已經不是家族企業。
說真的,魯迪與阿迪雖然是曾為關係密切的兩兄弟,不僅可以說是最好的朋友,甚至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搭檔。
但是這兩個人的性格,卻是打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天差地遠─阿迪是一個成功的鞋匠,而魯迪則是一個成功的營銷商。
本來成功的鞋匠搭配成功的營銷商,應該要能夠打造最為輝煌的企業,但是這也僅限於如果沒有外在因素,挑起兩人之間的心結。
雖然兩人之間的戰爭,可以從兩人在性格上天差地遠的妻子略見一二,但是真正挑起了心結的,卻是上面所提及的納粹軍官對魯迪說的一句話─「據說,你的弟弟才是真正偉大的發明家。」
尤其魯迪在被充軍並且逃回家之後,性格又變得十分多疑,一直認為是阿迪想要趁機取自己而代之,但是他卻忘記自己是逃兵,要是給納粹黨抓到的話,鐵定必死無疑。
而假如劇中的劇情是高度可信的話,那麼依筆者之見,最後真正壓垮兄弟情的大概是兩人先後被駐紮美軍叫去喝茶的事件─雖然這對兄弟很有可能是先後被其他人告發,但是這對兄弟卻因此互相懷疑對方陷害自己。
於是兩兄弟最後決裂,而當兩兄弟之間的戰爭由各自的兒子延續下去,最後成為了堂兄弟之間的戰爭的時候,就更難達成和解了。
畢竟兩個當事人都已經很難和解了,你要怎麼期待各自的後代和解呢?
*
這次關於《達斯勒兄弟》的這篇文章,其實是盡量在省略一些細節,但是又不會造成多大影響的情況下,挑著重點在寫的 。
假如之後還找不到其他可以歸入〈曾經輝煌的德國企業與企業家〉這類型的影劇的話,那麼很遺憾這個類別就要在此先暫時停止更新了 。
尤其之後到月底之前,不僅有自己在寫的小說要應付更新,還有自己本來就已經在以龜速進行的畢業論文要寫,而且也會有最大的重頭戲─期末報告 。
說真的,雖然我是廢材研究生,但是期末報告這種東西還是會有的─畢竟一個學期的學期成績,主要必須仰賴期末報告 。
在寫了這篇文章之後,大概會有一小段時間停止影劇方面文章的更新,然後就要看暑假的時候會不會找到東西來寫了 。
那麼這次關於《達斯勒兄弟》的這篇文章就先這樣,如果路過的大大有任何寫錯的地方,或是有任何想要分享的看法,也絕對歡迎在底下留言 。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