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之前關於山崎豐子的文章,以及一個小小的ACG相關類型插曲文章之後,這次要來繼續寫的是關於池井戶潤的文章。
雖然後來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認為以池井戶潤的作品來寫碩論會比較合適,不過其實我目前也是正在找資料。
<《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池井戶潤筆下的銀行企業與其中的意識形態(一)>
我也不確定自己最初寫小說到底是怎麼寫的,也早就已經不可能回想起來,只記得自己是在寫字的過程中逐步摸索的。
雖然自己從小是看西洋小說長大,高中之後也看過不少輕小說,但是最終自己寫不出輕小說式的內容,恐怕與大學之後大量觀看日劇(尤其產經題材者)有關。
其中一個影響我最深的是山崎豐子的《華麗一族》等等的產經題材作品改編日劇,而另外一個影響我最深的則是池井戶潤的《半澤直樹》等等的產經題材作品改編日劇。
當然了,其中也是包含了一些其他的作家與作品,但是形塑出目前的我的風格的原委,仍舊是針對以上兩位作家的風格的模仿。
這麼說似乎有些自吹自擂,不過作為一個非常…業餘的寫作者,我認為介紹一下影響自己的作家以及作品其實還是很重要的。
[I. 關於池井戶潤]
相較於聞名於戰後而且也大多將作品舞台設在戰後的山崎豐子,池井戶潤作為一個作家可以說是比較貼近我們的時代。
一定要說的話,自然是因為我們大多數都會說池井戶潤是一個當代的日本作家,而其作品大多也都是以當代舞台(或是至少是泡沫經濟以降)為主。
池井戶潤的代表性作品包含《飛上天空的輪胎》(空飛ぶタイヤ)、《下町火箭》(下町ロケット)系列、《半澤直樹》系列、《花咲舞》系列等等作品。
當然了,雖然說池井戶潤的代表性之中也有些是以銀行為舞台,也有並非以銀行為舞台的作品,但是共通點就是─經常性少不了銀行。
尤其這個作品所要探討的《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就是池井戶潤十分典型以銀行為舞台的作品。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或許與其出身有關─池井戶在正式成為作家以前,有將近七年的時間是在三菱銀行(也就是如今三菱UFJ銀行的前身)工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銀行職員出身的人如果要寫金融界與產經界的小說,反而是非常有說服力的─至少大家都知道,這位仁兄並非唬爛寫作的。
除此之外,也正是因為當過銀行職員,所以才能夠寫出描繪銀行企業體系的作品,因此這種出身也可算是一個優勢。
在我們稍稍介紹了池井戶之後,接下來我們首先要探討的,就是池井戶經由各不同作品所創造的世界觀。
[II. 池井戶潤式的世界觀]
有些大大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如果要探討的是《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這些作品到底有什麼世界觀?
首先我們當然無可避免的,就是要稍稍簡介《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這三部日劇。
我們第一個先在此提及的《半澤直樹》(2013.TBS),是當代世界觀的作品─講述一位名為半澤直樹在銀行職場中的挑戰與困難,以及對於惡劣上司的反抗。
接下來的《彬與瑛》(2017.WOWOW),則是講述兩位主角(山崎瑛與階堂彬)在日本泡沫經濟與泡沫景氣崩壞的前後,分別作為銀行職員以及家族企業首腦的兩人各自的故事。
最後的《花咲舞無法沉默》(2014.日本電視台),則是以女性職員.花咲舞在銀行的分行統籌管理部,面對銀行職場中的各種現象,非常典型的影射銀行企業中的問題與惡劣上司。
如果還記得的話,我們可以先來回顧一下,《半澤直樹》第一集在介紹世界觀的時候,是怎麼帶出半澤直樹工作的地方.東京中央銀行的:
泡沫經濟崩壞之後,背負大量不良債務(約兩兆九百億日圓)的產業中央銀行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在2002年與東京第一銀行合併。
其合併的結果,世界第三大的巨型銀行.東京中央銀行誕生了。
其實在開頭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半澤直樹在1991年的時候成為產業中央銀行入行職員,而他在故事的時間點(2013)已經在東京中央銀行的西大阪分行任職了。
不過我們再來看看《彬與瑛》的時候,我們會很驚奇的發現《彬與瑛》的世界觀是泡沫經濟前後的日本,幾乎是以1980年代中後期為舞台。
但是真正讓人驚奇的地方,並不在於《彬與瑛》以19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為舞台,而是以1980年代中後期的產業中央銀行為舞台。
如果還記得前面提及的《半澤直樹》的世界觀的話,就會發現《彬與瑛》裡面山崎瑛與階堂彬任職的產業中央銀行,恰恰就是東京中央銀行的前身。
接下來,《花咲舞無法沉默》雖然是改編為當代背景(一開始就直接明說,故事的時間點是2013年),但是我們如果看看關於原作的介紹的話,就會發現《花咲舞無法沉默》的原作是以1990年代末期作為舞台。
而同樣讓人驚奇的是,《花咲舞無法沉默》的原作是以1990年代末期作為舞台,其真正的舞台更是1990年代末期的東京第一銀行,而東京第一銀行就是在《半澤直樹》中與產業中央銀行合併的銀行。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是以原作角度檢視的話,那麼《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剛好就是將日本從1980年代到當代的銀行界銜接起來。
當然了,影劇版的《花咲舞無法沉默》之所以會將舞台設在當代,一個極大的可能性或許是因為1990年代末期的日本難以還原,不過我們還有其他可以探討或是檢視的地方。
舉例來說,《半澤直樹》第一部的時候,就有提及東京中央銀行的其中一個大客戶,是一間名為帝國重工的企業。
十分有趣的是,池井戶其中一個較為近期的作品《下町火箭》系列之中,主角群之一的財前就是帝國重工的職員。
而在《半澤直樹》第二部的時候,當半澤懷疑銀行系統中有弊案的時候,半澤的同事.渡真利告訴半澤可以去找任職白水銀行的老同學。
此處的白水銀行,其實有在池井戶的其他作品中登場─白水銀行是《羅斯福遊戲》中青島製造所的主要往來銀行,也是《股價暴跌》的主要舞台,更是《下町火箭》中佃社長將主要往來銀行換成東京中央銀行以前原本的主要往來銀行。
同樣的,《花咲舞無法沉默》之中關於金融廳檢查的橋段,就有職員抱怨榛名銀行的某檢察官搞得雞飛狗跳的對話。
而此處的榛名銀行,其實也是在池井戶的另外一個作品《飛上天空的輪胎》裡面,給主角擔任社長的赤松貨運作為融資銀行的銀行之一。
從這些地方可以發現,其實池井戶的作品大抵上都是具有相同的世界觀,而其創造的企業也都會在各作品中或多或少出現或是被提及。
不過在我們切入正式的主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探討的是泡沫經濟─畢竟池井戶的作品大多設定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但是泡沫經濟到底對於日本的金融界與經濟界有什麼樣的影響?
[III. 泡沫經濟與泡沫經濟崩壞]
我們對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バブル景気)的定義,通常都是界定為1986年到1991年這五年的時間之中。
而在泡沫經濟之後,自1991年到1993年的兩年期間一般被稱為泡沫經濟崩壞時期(バブル崩壊),而1991年至今則是被稱為失落的三十年(失われた30年)。
在泡沫經濟的時候,日本的股票與證券市場完全都是一片看好,甚至不乏日本企業或個體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投資事業而一夜致富。
這個時候的日本企業與個體戶都想要在投資事業之中撈錢,銀行也因為看準了這樣的情況,而開始到處大肆的放款進行借貸生意。
雖然日本的股價來到了高峰,然而從此衍生而出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房地價開始節節高升─據說當時東京所有房地產的價格總和,其數額幾乎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房地產。
由於房地價節節高升,許多日本的建設業者與不動產業者都在這種投機事業之中摻一腳,而銀行業者更是開心地四處放款。
這種情況衍生的問題,當然並非只有房地產價格飆升的問題─銀行放款浮濫、企業土地胡亂開發、建設業者與不動產業者與官員勾結等等,都是大問題。
當然了,官員與產經界的業者相互勾結本身就是時有所聞,但是除此之外,當時的內線交易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財神信仰也都紅極一時。
然而隨著泡沫經濟崩壞,一切都變調了─日本泡沫經濟崩壞的慘狀,不僅可以與美國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相比,甚至還可能更加慘烈。
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所有原本在投資事業之中打轉的企業與個體戶,所持有的股票都在一瞬之間成為了廢紙,而且日本整體股價也開始暴跌。
許許多多的金融業與銀行業都在泡沫經濟崩壞時期,因為大肆進行放款而不知節制,其放款對象在泡沫經濟崩壞時期破產的情況下,也都被倒債。
在房地價價格開始下跌之後,在這些房地產投機事業摻一腳的建設業者與不動產業者,都面臨了自己重度虧損的問題,與這些業者相互勾結的金融機構更是不在話下─當時破產的長期信用銀行,就是一個例子。
原本金融業業者都認為,有許多大到不能倒金融機構會因為日本政府出手解救而存活下來,但是在長期信用銀行、北海道開拓銀行與山一證券都破產之後,大家發現泡沫經濟崩壞是連日本政府都無法觸碰的大問題。
但是其實如果想要了解一些泡沫經濟崩壞的慘狀,其實以下就可以提供一個案例─也就是上方所提及的,因為鉅額債務而破產的長期信用銀行。
長期信用銀行在泡沫經濟的時候,與日本的某建設業業者勾結,而該業者又與政商人士官商勾結,在投機事業摻一腳,剛好連結成一個投機客集團。
但是在泡沫經濟崩壞的時候,長期信用銀行因為陷於投機事業過深,導致原本過度融資的款項完全拿不回來。
與長期信用銀行勾結的該名業者在泡沫經濟崩壞的時候,其公司所發行的股票一瞬間都成為了廢紙,最後被同樣承受巨額虧損的政商人士切割。
最後長期信用銀行在1990年代末期破產倒閉,其末代行長.大野木被指控隱瞞債務、會計造假等等金融罪,而該建設業者則是被指控官商勾結。
但是十分諷刺的是,其實最後所有的政界人士全都安全下莊─長期信用銀行的行長被判刑而坐牢、許多董事也同樣被免職或是坐牢(甚至也有上吊自殺者),該建設業者同樣被判刑而坐牢,但是就只有政界人士讓前面提及的人當替罪羊。
不過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泡沫經濟崩壞的慘狀的話,以下就來提一些其他產經題材作品裡面,關於泡沫經濟崩壞衍生的淒慘大蕭條。
如果有看過真山仁的《禿鷹》改編的日劇的話,就會記得該作品影射日本的銀行業者都胡亂放款,導致銀行不良債務堆積如山,乃至老牌企業業者沉迷於土地開發,動不動就借錢搞土地開發,卻不務正業。
該作品的金色屋,是一個日本的百年等級老牌旅館企業,但是卻因為社長性格浮誇跟銀行亂借錢,甚至還聽信銀行的話搞土地開發蓋一個自己完全不需要的高爾夫球場,結果最後債台高築被銀行給放生。
融資給金色屋的三葉銀行,本身更是好不到哪裡去─三葉銀行四處放款(甚至是過度融資)給日本各級企業,結果導致泡沫經濟崩壞時期累積了一堆不良債權,最後在大宗兜售的時候大半都被迫以1日圓的價格兜售給外資企業。
除此之外,三葉銀行的飯島常務更是透過與融資企業之間的金流往來,自己隱瞞行長建立私人金庫,甚至面對針對著自己胡亂放款與融資的指責,還大言不慚地聲稱「與白痴做生意才能壯大銀行業務」。
而原作裡面也有提及,三葉銀行即便有日本政府暗中相助,最後卻還是面臨破產危機,於是日本政府因為三葉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緣故,為了讓三葉銀行繼續存活下去,而讓三葉銀行與另外兩家銀行合併,形成UTB銀行(UTB=Union of Three Banks,可以翻譯為三銀聯盟銀行)。
而在相場英雄的《未爆彈─操控黑金的男人》的改編作品,更是將泡沫經濟時期的另外一個弊端顯露無遺─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商品。
在《未爆彈─操控黑金的男人》裡面,主角.古賀是一位來自礦村地區的高中畢業生,但是憑著自己在證券業的本領,最後成為了著名的金融顧問。
古賀從證券交易轉為金融顧問以後,開始四處介紹並且兜售金融衍生商品─但是這些金融衍生商品,都是屬於高風險債券。
最初古賀開始進行這些債券的兜售的時候,他發現即便自己已經說明的非常詳細了,很多大客戶還是只注意到可以大量獲利的一面,但是卻沒有注意到高收益的背後就是高風險的事實。
這些客戶之中,有的是企業高級主管、有的是社長等級的人物,甚至就連信用金庫的理事長等級的人物也牽涉其中。
這些債券的收益都在泡沫經濟的時候來到高峰,但是在泡沫經濟崩壞以後,這些債券其實也都是全部成為了壁紙。
結果就是其中的客戶有的跑路、有的被免職,其中有的被判刑與坐牢、有的家破人亡,甚至就連上吊自殺者也都有。
當然兜售高風險債券本身就是黑心商業行為,但是別忘記這其中,其實牽扯著一個泡沫經濟時期的問題─只看到高收益,而沒有看到高風險,這就是注定導致泡沫經濟崩壞的主因之一。
那麼講了一些現實世界與其他產經題材的作品中,泡沫經濟時期的事件與描繪之後,再來就要看看池井戶自己是怎麼寫泡沫經濟的了。
在《彬與瑛》裡面,泡沫經濟最初的問題可以在產業中央銀行判定融資對象的時候,約略看出一些端倪。
作品中產業中央銀行的大頭對於融資對象,往往都是十分浮濫的─他們經常性的只看企業的規模,而沒有注意融資出去是否真的就沒有問題。
簡單來說,產業中央銀行的大頭其實並不是很在意融資對象─他們認為融資對象應該要是大企業,而非小企業(因為融資給大企業的話,對於業績的成長比較有幫助)。
而在產業中央銀行以外的企業,也有一些問題─那就是在泡沫經濟的時候認為自己可以獲利,結果搞了老半天最後卻一無所獲。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階堂家的兩位叔叔─講的難聽一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兩位叔叔。
階堂家的兩位叔叔在泡沫經濟的時候,認為可以從土地開發獲利,於是就自己找了經理人,還十分固執的不顧反對建立渡假村事業。
我們都知道在泡沫經濟的時候,土地開發會十分的花錢,因為泡沫經濟會帶動土地的成長,如果一個沒有搞好,很容易就會變成自殺行為。
但是階堂家的兩位叔叔自認英明神武,就算真的在渡假村開發的時候投入了大筆的資金,最後一定還是可以透過渡假村的經營將錢賺回來。
偏偏十分不巧的是,這個越吹越大的泡沫最後爆開了,而泡沫經濟崩壞也接著開始─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恰巧就是形容這種狀況。
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本來就沒有多少人來的渡假村變得比原本更加冷清,搞不清楚狀況的兩位階堂叔叔還以為只是運氣不好,殊不知這與經理人也有關。
結果就是地價開始一瀉千里,沒有人來渡假村所以渡假村無法賺錢,但是因為地價崩跌的緣故,就連想要將渡假村賣掉也是沒有辦法。
最後經理人連夜跑路,兩位叔叔也同樣被迫承認自己的失敗,而只能讓回來空降當家族企業社長的彬協助清理這個爛攤子。
前面也有提及,《半澤直樹》一開始就已經說明白了─產業中央銀行因為背負大量不良債務,為了要繼續存活下去,而在2002年與東京第一銀行合併。
其實在泡沫經濟崩壞之後,日本的金融業有一段時間普遍是一片慘澹,而且前面也有說了,主宰產業中央銀行的大頭的融資標準一向都很奇怪。
十分諷刺的是,在《半澤直樹》的第一部,半澤刻意找周刊專欄作家爆料西大阪製鋼的事情,結果人家就直接大喇喇地寫在發行文章標題上,說這是東京中央銀行承襲自產業中央銀行體制的老問題。
當然我們最後就會知道,這件事情並非只是跟只看企業規模的毛病有關,但是這也凸顯出媒體人可能對於產業中央銀行的印象─經常性放款標準不一,導致自己最後被別人倒債。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產業中央銀行雖然能撐到2002年才被合併,但是依照產業中央銀行的老毛病,如果沒有被合併反而才會奇怪。
畢竟產業中央銀行的老毛病,雖然是作品中的個案,但是也同時是泡沫經濟時期銀行的問題─那就是有著非常莫名其妙的融資標準,盲目地相信企業的規模,而非企業的經營者或是潛力。
[IV. 《半澤直樹》、《彬與瑛》、《花咲舞無法沉默》:作品中的角色們]
在稍稍的介紹了關於泡沫經濟之後,這一部分的文章的最後一個條目,就稍稍來介紹這幾個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1.
半澤直樹、階堂彬、山崎瑛、花咲舞:各個作品中的主角
如我們在《半澤直樹》之中所看到的,我們的主角.半澤是一個非常有行動力也非常機靈的人,但是本身也非常有能力的人。
但是他並不像其他人一樣,是屬於典型的日本企業職員─他遇到上司找麻煩的時候,會想辦法反過來倒打對方,甚至是個敢公然發下豪語的人。
例如在第一部的時候,半澤最初只是以為自己被西大阪製鋼的東田社長耍弄,所以他原本的目標,原本只是東田社長在惡意破產之後,想要捲走的五億日圓融資款項。
然而當半澤發現淺野分行長也牽涉其中的時候,他也將淺野分行長視為自己的對手,並且最後倒打了淺野分行長與東田社長。
原本淺野分行長想要將半澤發派到東南亞,但是半澤揭穿了淺野分行長,結果反而是淺野分行長被發派到東南亞,而半澤與自己的同事們都高升了。
而在第二部的時候,半澤最初也以為伊勢島酒店的破產只是羽根專務背著湯淺社長搞小把戲,想要扳倒湯淺家族主宰的飯店企業。
但是後來半澤發現大和田常務在其中摻了一腳,而基於大和田常務過去搞晴天給傘雨天收傘的舊恨,最後半澤讓自己的上司給自己機會,在董事會的時候一口氣扳倒大和田常務。
而在過程之中發生金融廳檢查的時候,黑崎檢察官雖然想要整垮半澤與東京中央銀行,但是卻也同樣被半澤重建伊勢島酒店的方案擊退黑崎檢察官,甚至還利用工程用具讓想要查機密資料的黑崎檢察官吃了一個悶虧。
當然了,半澤雖然有些時候會使用不擇手段的方式達成勝利,但是他其實是屬於理想性的企業職員─他看不慣惡劣的上司,同時也不願意被這些上司主宰。
然而半澤的性格有些時候較為激烈,這也是為何會說半澤比較偏向於理想的企業職員─真的像半澤這樣子的話,可能上司早就已經受不了,隨便一個藉口就可能被發派邊疆了。
而《彬與瑛》或許有可能是比較早期的作品的緣故,使得階堂彬與山崎瑛這兩個角色給人的感覺不如半澤強烈,但是仔細端詳的話,還是會發現與半澤的相似之處(因為換個角度來說,這個作品有可能是《半澤直樹》的雛型作品)。
彬與瑛都是日本企業之中,非常典型的企業職員,他們雖然都有各自的理想與抱負,但是最後往往傾向於服從企業體系。
然而也是因為這樣,最後兩人各自作出了與企業體系應有的期盼不同,或許這也是在影射日本的企業職員大多數都太過服從。
除此之外,或許也是因為原作是池井戶比較早期的作品的緣故,兩個主角在性格上也是比較偏向於非常傳統主題的宿命論。
當然兩人在各自的職員路上,本來也就有遇到過不少的問題,而他們雖然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抵抗,但是卻也都產生了結果。
本來是大型家族企業出身的彬,因為相信自己最終仍然會回到自己家的家族企業,於是最後放棄了產業中央銀行紐約分行的榮升。
中小製造業家族企業出身的瑛,則是因為相信自己本來就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決定繼續當銀行職員,甚至還為此不惜反抗自己的上司。
只是最後的奮戰就是彬回鍋當社長之後,瑛跑去給階堂家家族企業當重建擔當人,而兩人賭上各自的未來奮戰的結果,就是讓階堂家家族企業重生。
畢竟如果彬在重建過程之中失敗的話,自己就很有可能會被掃地出門,瑛如果失敗的話,則是很有可能被發派到邊疆地區。
但是直到最後,兩人仍然相信各自的道路其實早就已經被定下來了,而他們也只是走回了各自的道路,這也是為何宿命論的色彩太過強烈的緣故。
最後的一個主角.花咲舞相較於前面幾名的主角,則可以說是比較非典型,而且也較為讓人出乎意料的主角。
當然了,池井戶的影集改編作品之中,以女性角色為主角的作品本來就比較少,這也是為何會說花咲作為《花咲舞無法沉默》的主角安排十分巧妙。
其次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花咲其實不像半澤、也不像彬與瑛─她並不是銀行職員出身的職員,而是銀行櫃檯人員出身的職員。
還有一個原因,也與花咲是銀行櫃檯人員而非正規職員出身有關─那就是她對於銀行企業體系的運作方式,可說是到了完全一竅不通的程度。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花咲所屬的單位─花咲被分派的單位是分行事業統籌部門,也就是必須負責進行銀行下設之各分行視察的部門。
如果還記得《半澤直樹》第一部的時候,被淺野分行長請去視察西大阪分行的那些角色的話,花咲所做的工作就是這種視察性質的工作。
不過卻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的緣故,才能夠透過花咲這個角色這種不識相到了一種極致的性格,來影射銀行企業之中的問題。
花咲所看不慣的地方,其實是有很多的─有的是櫃檯人員被刁難,有的是職員被刁難,也有女性職員遭到性騷擾,甚至還有金融廳的惡質檢察官,或是當空降部隊的公子哥兒。
當然其中這些原因,有的是因為分行長的性格太過惡劣,有的是因為分行長本來就與外部人士勾結,也有的是因為加害的當事人職位實在太高而無法被揭發,甚至也有後台過於強大的人。
然而也是這樣的緣故,花咲反而實在是看不慣這些情況,所以最後就會經常性的無視於銀行企業的潛規則,直接跑去找對方嗆聲,甚至揭發對方的行為。
十分有趣的是,花咲的上司.相馬反而並不像花咲這麼喜歡找人嗆聲─因為與花咲相比,相馬的性格實在是太過親善,也非常遵從企業體系。
但是也就是透過花咲這樣子白目的性格,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企業之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上司所隱藏起來的,甚至是官官相護行為下的產物。
2.
大和田常務、不動部長、真藤常務:各個作品中的上位者
在探討過各個主角之後,接下來這個條目要探討的,就是這三個作品之中,位處銀行企業之中的上位者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上位者有的雖然是反派(例如大和田常務),但是也有純粹只是性格比較顧人怨(例如不動部長與真藤常務)。
總的來說,其實並不是每個上位者都是反派,但是十分巧妙的是,基本上他們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讓人感到討厭的地方。
首先,就從《半澤直樹》中的大和田常務開始說起吧─畢竟在這三個作品的上位者之中,大和田常務的形象可說是最為鮮明的。
大和田常務首次登場的時候,是在淺野分行長接受最佳分行長的表揚典禮的時候,當時就已經明說大和田常務其實覬覦總行長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們也得知大和田常務是東京中央銀行之中,產業中央銀行出身派系的大頭,而且似乎很樂見產業中央銀行出身者往上爬。
但是在同時,我們也發現大和田常務似乎是個喜歡搞事,作壁上觀看著別人相互鬥爭的人─例如第一部的時間點,他其實就是以看戲的心態,來看待淺野分行長與半澤之間的權力鬥爭。
當然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為大和田常務的這種心態,與蠱毒有些類似─他只是想要看誰可以從權力鬥爭之中脫穎而出,並且拉攏與親近勝利的一方。
不過隨著第一部結尾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發現大和田常務的性格十分冷酷─他在發現淺野分行長鬥輸半澤之後,就光速與淺野分行長切割,還讓淺野分行長代替半澤發派到菲律賓。
除此之外,依照半澤的記憶,大和田常務其實在融資上欺騙半澤的父親,讓半澤的父親拿土地當抵押品,最後導致自己因為生意徹底失敗而上吊自殺─簡單來說的話,就是所謂的「晴天給傘,雨天收傘」。
而且講得更難聽一些,其實大和田常務是非常擅於切割與放生的人─雖然這從大和田常務似乎十分信奉「部屬的功勞歸上司所有,上司的過錯則是部屬的責任」此一信條可略見一二,但是從一些其他的例子可以看出更多東西。
在第二部的時候,大和田常務讓東京中央銀行.京橋分行的貝瀨分行長壓下了伊勢島酒店的內部告發,而在得知對方虧損120億日圓的情況之下,通過了200億日圓的融資。
但是後來當大和田常務發現紙包不住火,這件事情遲早會被抓包的時候,他就果斷與貝瀨分行長切割,還順便放生了對方。
相同的情況,也是發生在田宮電機的田宮社長身上,甚至就連大和田常務自己的部屬.岸川董事也被大和田常務切割過─前者是因為迂迴融資被抓包,後者則是因為半澤在董事會議上,想要藉由岸川董事的證詞告發大和田常務。
從這些地方來看,若說大和田常務是大反派其實也不為過,但是大和田常務的形象,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比《彬與瑛》中的不動部長更加鮮明。
不動部長在《彬與瑛》之中最初登場的時候,與瑛同樣在產業中央銀行的分行工作,但是當他後來再次登場的時候,已經是產業中央銀行總行的本部長之一了。
從其他角色之口,我們可以得知不動部長常常被私底下稱為「優雅而冷酷的銀行家」─他不會沒事找事做,而且就算下屬出了什麼事情,他也會確保自己絕對不會被追究。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產業中央銀行的大多數人都看衰階堂家族企業的重建案的時候,只有瑛自願當業務負責人的時候,不動部長的反應。
因為不動部長已經是瑛的直屬上司,不動部長害怕瑛如果失敗的話,自己會因為被當成督導不周而被追究責任,所以拼命想要阻止瑛。
而瑛也知道不動部長不想要被追究,但是仍然死纏爛打想要當階堂家族企業重建案的業務負責人,甚至還說出了如果失敗的話全部都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話,才讓不動部長鬆口答應。
其實這反映出不動部長不想要承擔督導下屬的風險與責任,所以當瑛承諾自己會承擔所有的責任的時候,他才鬆口答應讓瑛當業務負責人。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不動部長是否有打算收割,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不動部長其實並不打算承擔自己不想也不願意承擔的風險─尤其他自己也看衰階堂家族企業重建案,因此他更不可能在風險太大的情況下沒事找事做。
比較可以推測的是,不動部長因為有了瑛負所有責任的這個保證,他就可以確保如果瑛真的失敗了的話,他就可以只是旁觀的看著瑛被處分─至於這是否可以歸類為看戲的心態,我們同樣無從得知。
但是相較於大和田常務,不動部長並不是那種反派色彩很強烈的人─他不像大和田常務那樣具有明顯的威脅性,也不像大和田那樣子喜歡耍弄陰狠的把戲,他老兄純粹只是給人一種討人厭的感覺。
這也是為何會說,不動部長的形象並不如大和田常務鮮明─因為以性格來說,他做為一個企業的上位者並不是那麼絕對的惡劣,他也鮮少耍弄卑鄙的手段,結果就是他展現出的威脅性不如大和田。
最後一個要探討的上位者,就是《花咲舞無法沉默》中的真藤常務─雖然正確來說,應該說是東京第一銀行的企畫戰略本部部長兼常務執行董事(他到了第二季的時候,才正式升任常務董事)。
真藤常務在性格上沒有大和田常務鮮明,他雖然也喜歡追逐權位,但是他其實也經常性的被花咲在無意間銃康。
當然了,真藤常務以性格來說,雖然稱不上是手段陰狠的人,但是他經常性的喜歡搞一些有的沒有的小把戲,惡意的銃康他人。
從表現上來說,真藤常務喜歡動不動就將企業體系中的和諧掛在嘴邊,而且他也喜歡將企業體系的潛規則掛在嘴邊,但是他也同時是個十分善於切割的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花咲告發那些趨附於真藤常務的分行長之後,真藤常務就光速與那些分行長切割,還順便聲稱對方與自己沒有關係。
然而真藤常務卻老是喜歡抱怨,認為花咲是個不懂得企業體系和諧的人,還想要找人在分行視察的時候惡整花咲─結果沒有成功,還反而給花咲倒打一耙子。
不過要說真藤常務的惡意手段的話,最明顯的莫過於第一季最後的時候,東京第一銀行出了伊丹集團職員薪資的問題。
因為伊丹集團的職員發現薪資沒有入帳,於是就客訴到負責協助薪資發放的東京第一銀行,結果搞了老半天才發現原來是伊丹集團在東京第一銀行任職的少爺,居然是搞丟了資料的人。
但是真藤常務不但沒有因此懲罰伊丹少爺,反而還將伊丹少爺的上司.業務本部第二部次長.阪田給發派到邊疆企業。
此外就像上面所說,真藤常務其實也不是一個甘於自己的地位,而總是想要繼續往上走的人─這點在他第二季升任常務董事之後,經常與堂島專務在公開場合鬥嘴略見一二。
諷刺的是,雖然真藤常務有的時候喜歡耍弄陰狠手段,有的時候也喜歡搞切割,但是他最後其實差點成為了芹澤總行長收取賄賂的替罪羊,最後雖然沒有被免職,卻因為有替總行長頂罪的嫌疑被發派到總行外面。
真藤常務以性格來說,雖然與大和田常務多少有些類似,但是他的威脅性不如大和田常務─又或者應該說,他雖然也喜歡耍弄陰狠手段,也喜歡搞放生與切割的把戲,但是他並不如大和田常務那樣子狠辣。
某種程度上來說,真藤常務其實反而與不動部長比較相似─他們都是典型服從企業體系的人,並且他們也都鮮少表現外在的威脅性與侵略性。
大和田常務雖然也是服從企業體系的人,但是大和田常務相較之下,其實有較明顯的下克上心態,而且還是典型表面上服從企業體系,實際上卻經常性找機會在作怪的人。
*
基本上第一部分的文章就在這邊先結束,之所以會刻意在這邊先介紹各個主角與上位者,是因為第二部分的文章會探討一些相關的主題。
不過當然了,這篇文章有許多的地方都是我自己主觀解讀,所以如果有寫錯還是有其他看法的話,絕對歡迎提出或是加以指正。
幻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