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山崎豐子筆下的產業、政治、歷史與自然主義文學(一)


作為一個業餘且不怎麼專業的部落客,雖然偶爾會寫一些不怎麼熱門的文章,不過接下來會發表的幾篇文章,是屬於用上較多力氣在寫的。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我是一位宅宅碩士生,為了拚兩年(或是兩年又一個學期)畢業,基本上是需要有修滿課程學分與上繳碩論的。

不過碩論我自己就有一些想法,因此接下來幾次發表的文章,都是屬於曾經發想過的碩論方案,並且稍稍在此練手感。

當然了,碩論一篇最少就要30頁以上,而我不可能一個部落格文章就寫那麼多,因此就像上面提及的,這些文章都只是練手感。

那麼首先帶來的這一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於日本女性作家.山崎豐子的文章了。



<《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山崎豐子筆下的產業、政治、歷史與自然主義文學()>

雖然這麼說很像是在自誇,但是如果問我,我在寫小說的時候,有沒有以任何作家作為師法的對象,我會很自然而然地給出幾個人名。

這些人名之中,首推就是池井戶潤─畢竟《半澤直樹》、《羅斯福遊戲》、《下町火箭》、《股價暴跌》以及《彬與瑛》等等影響我不小的作品,都是出自此人之筆下。

但是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來探討池井戶潤的,而且其實除了池井戶潤以外,我還會給出另外一個人名─這篇文章要探討的對象.山崎豐子。

[I. 關於山崎豐子]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將山崎豐子的幾個作品改編的日劇給刷了又刷,所以我還是必須稍稍介紹一下山崎豐(本文之中,將會以山崎稱之)


山崎是日本戰後乃至當代的女性作家,是大阪出身的人,原本是一位記者,最早起家的作品是《暖簾》與《花暖簾》以及其他許多短篇作品。

接下來較為人所知的作品,其實都是山崎的長篇作品─首先問世的,是兩個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女系家族》與《女人的勳章》。

在這兩個作品之後,接著就是探討日本醫學界的《白色巨塔》,而算上前兩個作品,都是屬於山崎長篇作品之中較為早期者。

接在1960年代的《女系家族》、《女人的勳章》與《白色巨塔》之後,在1973年完成的長篇作品《華麗一族》可說是奠定了山崎往後長篇作品的基本風格。

從《華麗一族》開始,接下來到別稱「戰爭三部曲」的《不毛地帶》、《兩個祖國》與《大地之子》,乃至較為近期的《不沉的太陽》、《命運之人》與《約束之海》,都可以看出山崎的基本風格。

首先,山崎的作品基本上都可以被稱為歷史小說─山崎的作品大多數都有歷史雛型存在,而許多其筆下的人物也大都有跡可循。

其次,山崎的作品基本上都有自然主義文學(Literary Naturalism)影子─關於這個部分無法在此簡介,因此要參見下方的探討。

最後的最後,就是山崎幾個有名的作品都是與產業有關,也都會或多或少涉及日本的政治─這在《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特別明顯。

當然了,因為這個作品是要探討山崎筆下的日本產業與政治,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探討項目就是《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了。

[II. 探討作品的簡介]

上一部分提及,這篇文章的重點探討項目是《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那麼就必須要在此首先在此作個簡介了。

1.      《華麗一族》


以作品性質來說,《華麗一族》雖然是產經題材作品,但是卻也可以算是家庭劇題材的作品。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華麗一族》的主題是家族財團,而且其中也有涉及不少商業與政治上的內容─一定要說的話,就很想是你現在會看到的一些韓劇。

如果要接著將家族財團以及政商的主題衍生下去,那麼就會發現《華麗一族》其實是一個關於鬥爭的故事─其一是家族財團的內部鬥爭,其二則是商場與政治上的鬥爭。

這個作品主要描繪的,是關西神戶地區的地方財團.阪神集團與主宰這個財團的萬俵家族之中,類似權力鬥爭的過程。

這個家族的父親.萬俵大介,因為認為自己的長子.鐵平是自己的父親強暴妻子之後所生下的兒子,所以對於這個理應因為有才能與理想而被栽培兒子十分敵視。

作品中的阪神集團,其實就是典型的日本財團─阪神集團的主要骨幹,是關西地區的重點銀行之一.阪神銀行,而最大的子公司,則是關西地區重工業大頭之一的阪神特殊製鋼。

阪神銀行是由擔任總行長的大介所領導,阪神特殊製鋼則是由擔任專務的鐵平所領導,而作品中的鬥爭就是上面所提及的兩種層面─家族中的鬥爭,以及政商場上的鬥爭。

然而這個家族財團鬥爭的故事,最後是以悲劇收尾─鐵平在家族企業鬥爭之中失去一切,而被自己的父親逼上了死路,最後鐵平舉槍自盡以後,大介才經由親子鑑定發現鐵平其實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十分有意思的是,這個作品描繪的是1960年代後期的日本─也就是我們在研究日本產經歷史的時候,所俗稱的戰後經濟起飛年代的一部分。

2.      《不毛地帶》


相較於以1960代後期為舞台的《華麗一族》,《不毛地帶》所描繪的1970年代的日本,其中的主題也是包含了財團與政商場上的鬥爭

然而十分不同的是,《不毛地帶》的主角.壹岐正,是個參與WWII至還在西伯利亞被勞改過,最後轉型當生意人的退役軍官。

不同於本身就是財團中樞人士的鐵平,壹岐其實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退役軍官,他因為不想要與其他同事一樣,退役之後跑去防衛省(=國防部)坐高位領乾薪,所以遲遲一直以無業平民的身分待在家裡。

而且原本是參謀軍官的壹岐,其實本可在WWII結束的時候安然退役,卻因為被派去給滿州國的關東軍勸降,結果不僅勸降沒有成功(一大部分的關東軍軍士官因為不願向蘇聯投降,結果拿軍用車輛搞自爆),還反而成為蘇聯戰俘。

壹岐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被關在西伯利亞勞改,而他在回到了日本之後退役,並且在無業了一段時間之後,在近畿商社的社長.大門的邀請下,成為了近畿商社的職員。

不過成為近畿商社的職員之後,壹岐反而陷入了財團之間與政商場合的鬥爭,但是他卻也在這樣的世界之中開始適應商場鬥爭,最後一路從普通職員一路往上爬,接連成為董事、常務董事、專務董事,並且最後爬上副社長的位置。

但是最後當大門社長的個人錯誤導致近畿商設備責難的時候,壹岐為了逼退大門社長並且保全整個公司的商譽,而辭去了副社長的職位並且轉而成為日本退役軍官協會的會長。

整體來說,其實《不毛地帶》的精采程度不下於《華麗一族》,而且也更加細緻的描繪了政治、財團乃至商場上的鬥爭,而其題材也因為涵蓋布料貿易、石油開鑿、工業建設等等,是屬於較為綜合的產經題材。

至於最後的結局該如何評斷,恐怕就是其他的問題了。

3.      《不沉的太陽》


從描1960年代的日本的《華麗一族》到了描繪1970年代的日本的《不毛地帶》之後,接著就是描繪1980年代的日本的《不沉的太陽》

雖然《不沉的太陽》也是屬於產經題材的作品,但是相較於家族財團與商業鬥爭為主題的《華麗一族》,以及財團之間的跨國商戰為主題《不毛地帶》,這一作品的主題其實較為明顯─航空業

這次在《不沉的太陽》之中登場的主角.恩地元,是日本的國營航空公司.國民航空(一般認為是在影射日本航空)的職員

恩地原本是菁英職員之一,因為突然被提名成為工會(勞工組合)的會長,結果成為了國民航空高層以及國土交通省眼中的過街老鼠

起因雖然是恩地認為自己作為工會的會長,應該要幫所有辛苦的基層職員謀福利,然而他卻因此被迫承受惡意的海外派駐(被派去遙遠的卡拉齊與德黑蘭)、承受朋友的背叛,甚至最慘還給丟去非洲的奈洛比當非洲區經理

除此之外,原本自己的悲慘境遇曝光之後,恩地好不容易才回到國民航空,結果卻又遇到御巢鷹山空難(一般認為是在影射日航123號班機空難),然後又接著淪為國民航空內部鬥爭的直接涉入者

這個作品的事件以及人物,同樣也是有跡可循,而與前兩個作品一樣,也是典型的以產經為題材,就很難不涉入政治

最後的結局,恩地等同在國民航空之中被鬥倒,結果又被發派到奈洛比當非洲區經理,但是此時的恩地卻十分釋懷,接受自己被發派到非洲的事實

[III. 歷史小說面面觀]

1.      何謂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

A.      格奧爾格.盧卡奇(Georg Lukács)

對於歷史小說這個概念,最直接的主張者以及先驅者,當屬匈牙利馬克思主義者與文學評論家─格奧爾格.盧卡奇


早年是黑格爾主義者的盧卡奇,曾經著作了《小說理論》(The Theory of the Novel)一書,但是「歷史小說」這個概念卻完全是他在馬克思主義者時期的時候,於《歷史小說》(The History Novel)一書之中所提出

雖然《歷史小說》之中的主張,有不少都是針對《小說理論》之中的主張做出修正與額外補充,但是盧卡奇所謂的「歷史小說」的主張卻是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文學評論

盧卡奇在《歷史小說》一書的相關主張之中,論及這種歷史寫實主義(Historical Realism)的演變與流派,並且也歸納出自己認為其中具備的特點

雖然之後才會深入論及,不過此處就先總結一下,盧卡奇主張的歷史小說,所應該要有的兩種特點─()以小人物/不知名人物作為主角以及()人物無法抵抗外在情勢

B.      弗來德里克.詹姆森(Fredric Jameson)

雖然「歷史小說」的概念是由盧卡奇所提出,但是後來還有一個人針對此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詮釋與延伸─美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評論者弗萊德里克.詹姆森


詹姆森在自己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與形式》(Marxism and Form: Twentieth Century Dialectical Theories of Literature)之中探討盧卡奇的部分,針對盧卡奇的《小說理論》與《歷史小說》的主張作出自己的詮釋

當然了,詹姆森其實就是以自己的方式詮釋文學與文化的演變,以及為何歷史小說會存在上述的兩個特點

然而除了作出自己的詮釋以外,詹姆森也稍稍針對《歷史小說》之中的兩個概念,作出了自己的詮釋與延伸─抽象理想(Abstract Idealism)與理想破滅(Romantic Disillusionment)

這兩個概念原本是《小說理論》之中的概念,但是詹姆森將這兩個概念與「歷史小說」的概念連結起來,成為歷史小說的第三個特點

依照詹姆森的詮釋,所謂的抽象理想乃是主角並沒有完全的看清世界的面目,因而對於自己的行動與行為產生某種理想,認為自己可以駕馭世界的潮流

而所謂的理想破滅,乃是因為主角看清世界的面目,或者甚至被世界的潮流所擊敗,因而發現自己的理想其實毫無意義,從而認清自己無力對抗世界的事實

到了這邊,假如我們將盧卡奇與詹姆森對於歷史小說的主張結合,我們會發現歷史小說有三個特點─()以小人物/不知名人物作為主角()人物無法抵抗外在情勢以及()抽象理想與理想破滅

至於做為一個歷史小說作品,必須要描繪確實發生過的人事物這樣的潛規則,因為本身就是絕對必要的特點,就不多加論述了。

2.      歷史小說的特點

上面提出的歷史小說的三個特點,而在接下來的這個條目,則是會同時應用盧卡奇與詹姆森的主張,解釋歷史小說的三個特點

A.      以小人物/不知名人物作為主角

歷史小說在角色的設定上,當然首先必須以現實的歷史所發生過的事情作為主軸,但是歷史小說的主角都是小人物或是不知名的人物

首先,你不可能會以大人物作為歷史小說的主角,因為你要側重的是人們如何在歷史潮流之中掙扎─如果主角是尤里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或是拿破崙.波拿帕特(Napoleon Bonaparte)這種大人物,那就違反這個目標了

因為小說所想要描繪的,是一個人在歷史潮流之中的形象,乃至思想與行為,如果你是用大人物作為主角的話,那樣子歷史戲劇反而比較適合─畢竟小說的目標是描繪情感,戲劇的目標則是描繪言詞

以俄羅斯的作家雷奧.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為例,你可以說該作品符合歷史小說的這個特點,因為其所描繪的人物基本上都只算歷史潮流中的小人物

其次,這也與歷史小說的第二個特點(人物無法抵抗外在情勢)有關,不過這個部分就留到下一個部分的時候再來探討

最後,其實是我自己的看法,而並非來自盧卡奇或是詹姆森的看法─歷史小說如果用小人物或是不知名的人物為主角,其實會比較有發揮的空間

上面提及,凱撒與拿破崙是屬於大家都耳熟能詳大人物,這種人物之所以很難作為歷史小說的主角,是因為太過有名的人物反而很難描繪─要是一個不小心沒有弄好,大概作者就會惹來麻煩

雖然歷史事件無法隨便改寫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但是知名歷史人物對於歷史小說來說,本質上就是一種包袱,畢竟以大家都知道的人物為主角,就會導致角色的描繪很容易被放大檢視

如果有看過一些歷史小說的話,就會發現大人物在這些小說之中都是配角,反而主角都是小人物或是不知名的人物

英國的女性作家菲莉帕.葛列格(Philippa Gregory)的《表親戰爭》(Cousins’ War)系列,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在《表親戰爭》系列作品之中,不論是《河流夫人》(The Lady of the Rivers)中的貝德福德公爵夫人.賈克塔(Jacquetta, Duchess of Bedford),《白玫瑰王后》(The White Queen)中的伊莉莎白.伍德維爾(Elizabeth Woodville),《白玫瑰公主》(The White Princess)中的伊莉莎白王后(Elizabeth of York),都是這一類型的主角



這些角色,大多數的我們或許有聽過,又或者根本沒有聽過,而且就算我們或許都有聽過,我們也基本上對於這些人物一無所知─從這一情況來看,這些主角都是屬於歷史小說之中,不知名的人物。

B.      人物無法抵抗外在情勢

上面提及了為何歷史小說的主角,都是小人物或是不知名的人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要凸顯所謂情勢比人強。

我們都知道歷史小說的目標,就是要呈現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或是時代,而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通常都會使用虛構或是真實的人物。

然而不論虛構或真實,這些人物就像上面提及的,都是小人物或是不知名的人物,其中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情勢比人強的道理。

我們都知道,像我們這種一般老百姓往往並非歷史的開拓者,而都只夠格在歷史的潮流之中身不由己的隨波逐流。

為了要凸顯出這些小人物或不知名的人物,在歷史的潮流之中掙扎,卻又常常被推著跑的模樣,我們就必須以這樣的人物作為主角。

畢竟上面也提及,如果拿大人物來當主角的話,這樣的特點就很難成立─畢竟這些大人物,大多數往往都具備主宰歷史的能力,而非被歷史所主宰。

如果要舉例的話,同樣也是可以拿上面提及的《戰爭與和平》來舉例─該作品之中的主角,充其量其實也只是在隨波逐流,其實就是很典型的想要掙扎卻又被推著跑的歷史小說主角。



《表親戰爭》系列作品中的那些女性主角們,其實也都沒有主宰歷史的能力,最多也都只是看著歷史的潮流而已。

何況大多數歷史小說之中的主角,雖然都想要掙扎或是對抗歷史,但是最後往往都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擊敗,甚至是遭到吞沒

至於為何會需要描繪出主角想要掙扎,卻又經常被歷史的潮流所推動或是吞沒,我們就會來到下一個條目了。

C.      抽象理想(Abstract Idealism)與理想破滅(Romantic Disillusionment)

在歷史小說之中,之所以會需要描繪主角想要掙扎,是因為這個要素─抽象理想(Abstract Idealism)與理想破滅(Romantic Disillusionment)

抽象理想所指涉的,就是主角對於自己所處在的環境,有著一定程度的理想或是幻想,並且期待透過自己的力量或是能力來實踐自己的理想或是幻想

理想破滅所指涉的,是源自抽象理想之中,主角的理想或是幻想,因為主角被外在因素所擊敗,從而認定並且接受自己無法實踐這些理想或是幻想

當然了,這邊所指的理想或是幻想,並不能含括這兩個概念─因為主角的意識形態或是信念,其實也都是可以被拿來套在這兩個概念之中

關於抽象理想與理想破滅,可以被直接套用起來的一個作品,就是米蓋爾.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的《唐吉軻德傳》(Don Quixote)



作品的主角.唐吉軻德是個重度騎士傳奇作品愛好者,他的一個最大的興趣,就是成為一名騎士並且闖蕩天下

唐吉軻德以為自己是一位騎士,也因此鬧出了許許多多的笑話,但是最後他發現騎士傳奇都是騙人的,於是叫別人將自己收藏的騎士傳奇作品燒掉

我們可以發現,唐吉軻德對於騎士傳奇滿懷幻想,就是他的抽象理想─他認為自己可以實踐這些幻想,然後成為一位真正的騎士

但是當唐吉軻德最後發現所謂的騎士傳奇都是騙人的東西,因此憤而拋棄那些騎士傳奇作品的時候,就是他的理想幻滅─他知道騎士傳奇都是騙人的東西,而他也接受了自己不可能成為騎士的事實

當然了,就像我們所提及的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基本上能應用的範圍並非只有一個人的理想與幻想,一個人的信念與意識形態同樣可以被套用於此

而且不論是理想、幻想、信念還是意識形態,從抽象理想到最終的理想幻滅,終極的原因其實就是在於無法抵抗世界的變化或是歷史的潮流

同樣以唐吉軻德為例,其最終的理想幻滅,不僅僅是源自於他自己所鬧出的這些可笑的事情,更是源自於所謂的騎士在故事的年代早就已經不存在,而騎士傳奇也早就已經被視為荒誕的故事

3.      歷史小說此一概念的應用

剛才上面提到了那麼多,就是為了要介紹一個歷史小說之中會有什麼,那麼接下來問題就來了─我們可以將這些要素套用在山崎豐子的這幾部小說之中嗎?

答案當然是,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目標之一─我們就來看看,《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是否具備這些要素。

A.      《華麗一族》

假如有看過台灣翻譯的小說版的《華麗一族》的話,就會發現山崎雖然在後記之中論及自己寫的是虛構故事,但是譯者後記卻論及該作品並非完全虛構。

首先,歷史小說的潛規則,就是必須要描繪真實發生過的人事物,雖然無法完全得知譯者後記論及的《華麗一族》參考的山陽特殊製鋼破產事件是如何的事件,但是至少已經符合最基本的特點了。

再來,在《華麗一族》這個作品之中,其實存在兩個主角─作為主要主角的萬俵大介,以及作為次要主角的萬俵鐵平。



<*附註1:2009TBS播映的日劇版之中,兩者的定位剛好相反。鐵平成為了主要主角,反而大介成為了次要主角>

在《華麗一族》的世界觀之中,正如上述所論及的,有兩條最主要的主線故事─其一是刀刀見骨的金融界鬥爭,其二則是同樣刀刀見骨的家族企業鬥爭。

根據作品的世界觀,金融界鬥爭是源自於日本的大藏省為了培養足夠強力的日本銀行,而想要讓日本的十二間都市銀行逐步合併為幾間強力的大型銀行。

而家族企業鬥爭,則是來自於萬俵財團之中,家族本身的問題─大介因為自己的妻子.寧子曾經被自己的父親.敬介強暴,而認為長子.鐵平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個作品之中,大介為了想要在金融界鬥爭之中勝出而不擇手段,他也同樣為了要擊倒一直徘徊在自己心中的父親的鬼魂,而不擇手段的對付鐵平。

相較於大介,鐵平是為了想要達成祖父的夢想,但是卻又一直遭受父親的刁難與敵意而被捲入作品中的雙重鬥爭。

原因乃是在於,鐵平的好友,大同銀行的行長.三雲行長以及鐵平的岳父,曾任通產省大臣的議員.大川議員,都在雙重鬥爭之中被大介惡整,導致前者最後丟了大同銀行行長的位子,後者被爆料收取政治獻金而最後抑鬱而終。

如果考慮到身分的話,大介與鐵平基本上都可以算是上流社會的人,而用比較現代的說法的話,基本上都可以算是產經世界中的菁英人士。

但是考慮到時代的浪潮的話,基本上大介與鐵平都只能算是小人物─會是小人物並非是因為身分,而是因為最後兩者都註定會被時代所吞沒。

就如上述所提及,遭到父親惡意對付的鐵平,最後失去了一切而舉槍自盡,大介雖然以小吃大併吞大同銀行,但是作品的最後也表示,大介也只是大藏省所掀起的金融界鬥爭之中,微不足道的一個人物而已,而他最終也將會被對付。


最後,大介與鐵平其實都在作品通往最後結局的過程之中,產生了所謂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的狀況。

大介在這個作品之中表現出來的,並非理想或是幻想,而是一種意識型態與信念,而此一信念之強烈甚至十分接近執念。

為了想要成為金融界鬥爭的最終贏家,大介不惜出賣自己作為一個財團首腦、一個家族首腦甚至是一個人的榮譽與靈魂,但是當他最終發現自己其實間接誤殺了長子之後,他卻發現自己其實鑄下了大錯。


而鐵平為了要壯大阪神特殊製鋼,甚至發現自己可能是祖父的親生兒子乃是父親的敵意之後,不惜與父親撕破臉,最終卻落得一切遭到剝奪的下場,乃至被父親說成不希望自己出生的時候,則是發現自己的熱情與信念完全遭到否定。

大介與鐵平的抽象理想,分別源自於成為金融界鬥爭的贏家以及壯大家族事業的熱情;但是兩人最終的理想幻滅,卻是分別源自於發現自己鑄下大錯以及發現自己的信念完全遭到否定。

所以總結一個歷史小說之中的要素─()大介與鐵平在整個世界觀之中,其實都只能算是小人物,()大介與鐵平註定無法抵抗外在情勢,最後()兩個主角都經歷了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

B.      《不毛地帶》

在《不毛地帶》之中,作品的主角是壹岐正,由於並沒有主要主角與次要主角之分,因此這一部分主要探討的對象就以壹岐為主。


首先,如果稍加考察的話,就會發現作品中壹岐原本是軍官,退役之後轉型成為生意人的遭遇,其實是確有其人,因此直接就符合歷史小說的潛規則了。

此外,雖然作品中主要關注的是壹岐WWII之後淪為蘇聯的勞改營戰俘,以及回到日本之後進入關西的近畿商社的遭遇,但是壹岐本質上並不能算是大人物。

壹岐作為一位軍官,在前往滿州國勸降關東軍失敗之後留在滿州國,卻不幸因為蘇聯進軍淪為戰俘,也因為不願意屈服於蘇聯而被勞改了十一年。

即便是退役之後進入近畿商社,先是從一介職員成為常務董事、專務董事,乃至最後成為副社長,壹岐仍然對於自己所在的歷史場景沒有任何影響力。

從這兩個地方來看,壹岐其實也只是一個歷史潮流底下的小人物,他取得自己的成就雖然有展現一定程度的能力與手段,但是某種程度上並沒有讓他展現影響歷史的強大能力。

其次,《不毛地帶》這個作品雖然描繪了不少商社、財團、商貿以及政治界之中較少人會接觸的一面,但是卻也同時影射物質生活的改變,讓不少生意人都發生了變化。


壹岐進入近畿商社之後,在短短的七年之間成為常務董事,然後又接著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又接連成為專務董事乃至副社長,但是他因此在商社內樹立了不少眼紅他的升遷速度的對手。

而在商社之外,壹岐不僅必須應付與福克公司進行的車輛製造業務,後來還負責前往中東進行石油開採,甚至還必須應付東京商社一直將自己視為死敵,始終緊咬不放的對手.鮫島。

到最後不僅就連曾經有著獨到手腕,眼光英明的大門社長也沉迷於以公款進行私底下的棉料投資,導致近畿商社出現鉅額虧損,面臨被逼宮的險境。

或許是這樣的緣故,壹岐最後選擇離開近畿商社,並且在辭職之後,成為日本退役軍官互助協會的會長。


在這個作品之中,歷史的浪潮不僅僅是商社內與商社外兵不血刃的爭鬥,更是讓許多人的人心逐漸變質的逐漸富裕的物質生活(諷刺的是,壹岐其實也有這樣的毛病,而或許他自己也察覺到了),而壹岐其實也未能抵抗這樣的情況。

雖然壹岐最後辭職了,也靠著「公司的運作仰賴組織而非個人」的主張,在辭職的同時也逼退了性格逐漸變調的大門社長,不過這最後的情況也是與壹岐個人的抽象理想以及理想幻滅有關

壹岐最初接受大門社長的邀請(雖然過程很像三顧茅廬,因為壹岐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接受,而是因為最後推不掉才接受),是因為想要脫離軍事的世界,並且在商社展開第二人生

而且從一開始的劇情發展來看,壹岐的信念就是想要脫離軍事的世界(甚至還為此推掉防衛廳[=日本國防部]的工作機會),成為一個普通人

然而壹岐在歷經戰機採購案、車輛業務合作方案乃至最後的石油開發案之後,他開始逐漸忘記自己最初的信念─他開始著迷於物質欲望與權力,也開始變的為了求勝而不擇手段

但是最後日本退役軍官互助協會的會長過世,而當壹岐發現曾經豪氣而大方邀請自己的大門社長,竟然在性格上已經變調了

壹岐最終逼退了大門社長,但是他也賭上了自己作為副社長的前途(當時的壹岐已經成為副社長),在大門社長辭職的同時,也離開了近畿商社

更多的部分會留在後面探討,不過要套用這個概念的話,我們可以說壹岐的抽象理想就是成為一個脫離軍事世界的普通人,而他的理想幻滅則是發現商場的世界與人事物最終都變調了

在此總結《不毛地帶》之中歷史小說的要素─()壹岐在整個世界觀之中,其實只能算是小人物,()壹岐註定無法抵抗外在情勢,最後()壹岐經歷了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

C.      《不沉的太陽》

《不沉的太陽》這個作品中,作為主角的是一位名為恩地元的角色─一位在日本國營航空事業.國民航空的預算室內,擔任職員的普通上班族。


首先,如果有先看過的《不沉的太陽》的前言與後記的話,就會發現恩地這個人也是確有其人,因此首先就符合了歷史小說的不成文規定。

其次,就是《不沉的太陽》所建構的歷史─不同於《華麗一族》與《不毛地帶》,這個作品的歷史,主要是設定在公司內部。

其實依照盧卡奇與詹姆森的主張,所謂的歷史環境可大可小,但是最重要的是創造出一個作為歷史故事的舞台─而對於《不沉的太陽》而言,歷史的舞台就是國民航空這間公司。

恩地元作為一位預算室職員,本來是一位菁英職員,但是他某日被莫名其妙提名為國航工會(原文:國民航空勞動組合)的會長之後,一切卻變調了。

由於恩地的性格耿直,他認為自己如果成為國航工會的會長,就應該要幫國民航空的基層職員謀福利─畢竟國民航空許多的基層職員,常常都有超時工作與薪資不合比例的問題。

然而恩地成為國航工會會長的所作所為,出發點立意良善,卻成為了國民航空高層與國土交通省(=日本的交通部)的攻擊對象─畢竟這些國民航空的高層,本來就不可能會釋出既有利益,而國土交通省也將恩地當成搗亂份子。

而恩地因為在勞資協商之中陷入泥沼,於是決定以罷工的行動引起國民航空高層的注意,卻都不甚順利─恩地第一次進行罷工導致旅客將不滿發洩在國航工會的頭上,用首相班機罷工更是導致恩地自己陷入絕境。

首相班機罷工事件雖然沒有真的波及首相班機,但是恩地不僅被扣上了共產份子的大帽子,被先後發派到諸如卡拉齊、德黑蘭甚至是奈洛比之類的偏遠地區,就連自己的好友.行天四郎都被離間。


恩地被國民航空的堂本常務與八馬董事惡整,行天也背叛了恩地,恩地則是被迫在偏遠地區進行業務,自己的家庭也險些四分五裂。

後來恩地在歷經十年的時間之後,因為自己的悲慘故事被關注,而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回到了國民航空的東京總公司,卻又在1985年遇到了御巢鷹山空難。

成為遺屬慰問會成員的恩地想要為空難的遺屬謀福利,但是這樣的行為卻也被國民航空敵視,就連已經成為董事的行天都因此對恩地冷言冷語。

首相幾經考慮,終於給國民航空請來了關西紡織協會的國見會長,想要藉由國見會長的企業能力重建名聲重挫的國民航空,而國見會長也邀請恩地進入前者創辦的會長室工作。

然而國民航空內部的既得利益者不服國見會長的改革,成為了常務的行天也經常暗中給會長室架拐子,導致國見會長與恩地想要進行的新措施幾乎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最後國見會長黯然離開了國民航空,行天也利用自己的人事職權又將恩地給掃到奈洛比擔任非洲區經理。

但是此時的恩地,卻已經看透了國民航空的本質─他本以為自己可以讓國民航空更好,但是他所歷經的這些挫折,卻讓他知道自己其實無力改變國民航空,而決定到非洲讓自己休養生息。

所以從這些地方來看,恩地只是一個小人物─他是國民航空之中的小人物,也是空難發生時的小人物,更是整個作品中的小人物。

而且也因為如此,恩地也沒有辦法展現自己的能力─恩地面對國民航空之中的暗流,也是毫無對抗的能力,結果就是被國民航空之中的暗流沖倒。


最後,恩地也同時具備了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雖然他並非一直只有單一情況,而且他的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也會隨著情況不同而發生。

最初成為國航工會的恩地是屬於抽象理想,但是當他被數次發派到偏遠地區之後,他認識到自己無力對抗堂本常務與八馬董事,而社長也無力幫助自己,於是他的情況轉變為理想幻滅。

但是當恩地重回國民航空之後,受到了國見會長的邀請,他又轉而處在抽象理想的情況,直到他最後理想受挫並且被行天發派到非洲之後,才接著又轉變為理想幻滅的情況。

此處也總結《不沉的太陽》之中歷史小說的要素─()恩地在整個世界觀之中,也只能算是小人物,()恩地無法抵抗國民航空之中的情勢,最後()恩地同樣也是經歷了抽象理想與理想幻滅。

*

因為篇幅的緣故,自然主義文學以及產經與政治的關聯這兩個主題,就留到下一個文章來寫了。

2019.10.02更新 《華麗一族》、《不毛地帶》與《不沉的太陽》:山崎豐子筆下的產業、政治、歷史與自然主義文學(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