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會有些大大看到這個文章的標題,會覺得非常的奇怪,國軍ONLINE到底與意識形態有什麼關係呢?
畢竟大家都知道,國軍內部禁絕任何種類的意識形態,那麼這樣子的話,國軍怎麼會涉及到意識形態呢?
這個文章其實是我以自己碩一上的時候,在〈文學研究概論〉的期末報告作為基礎,從而撰寫的一篇文章。
雖然這篇文章本質上只是將一份英文作業翻譯成中文,但是為了要能夠讓閱讀者比較好懂,會稍微調換一些結構,並且使用比較通俗的用語。
*當然我絕對歡迎任何人反駁我寫的東西,畢竟這只是我以前撰寫的其中一份期末報告而已,因為我絕對不敢說自己寫的東西不容反駁。
<國軍與意識形態(一):服從、整齊以及榮譽信念>
在台灣,任何一個年紀達到18歲的男性公民,只要沒有任何物理或是精神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會必須去參加傳說中惡名昭彰的國軍ONLINE。
在更早期的時候,國軍ONLINE一個登入就是要三年後才會登出,然而後來逐漸縮減為兩年、一年半,乃至一年,以及敝人服過的四個月兵役。
國軍內部的嚴苛訓練以及人不像人的生活模式,是可以給一般人造成非常強烈的心靈創傷的─不信的話,隨便抓一個當過兵的來問,只要不是空軍爽兵或是進去爽單位的,十個裡面通常會全部都說,兵役是一個恐怖的噩夢。
但是說了這麼說,我們的國軍與意識形態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呢?讓我們來繼續看下去吧…
[I. 關於意識形態:如何定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否具備歷史?]
首先,法國的新馬克思主義(Neo-Marxism)思想家路易.阿圖賽(Louis
Althusser)針對意識形態,做出了如下的定義(此處並非原文,而是以較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說明):
1.
所謂的意識形態(Ideology),就是一個人將自己的信念付諸實現,以腳踏實地的方式實踐自己的信念後,所產生的一個結果。
2.
意識形態與空想是完全兩碼子的事情,空想說到底只能當成是空洞而未被實踐的想法,意識形態則是你因為相信某個信念,所以自己去實踐那個信念的結果。
3.
意識形態並不具備歷史,但是個別的意識形態(例.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都具備各自的歷史(此處會額外說明)。
換言之,意識形態就是自己的信念或是自己所承認的信念,付諸實現之後的結果,而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充滿意識形態。
比方說,你因為覺得苦幹實幹才是通往成功的絕對唯一方式,而你也為了通往成功每天苦幹實幹,那麼這所代表的就是你將苦幹實幹才是通往成功的絕對唯一方式此一意識形態付諸實現。
又或者,警察當街叫住你,想要叫你配合警察調查或是詢問的時候,你如果回頭應答乃至配合警察,那麼這樣情況下就是你承認了警察有權力當街叫住你這樣的意識形態。
所以請別說意識形態是不好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你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之後,就是你自己的意識形態。
一個人就會有一種想法,兩個人就會有兩種想法─任何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都會靠著各自的信念,乃至將這些信念付諸實現,來實踐自己的信條,這就是所謂意識形態的實踐。
好像有些難懂?那麼換個方式,來說一下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好了─世界上只有死人與精神病沒有意識形態,因為這兩種人並沒有明確的信念,也沒有將信念付諸實現的本領。
[II. 意識形態的衍伸概念:壓迫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國家機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國家運作的方式,可以分成兩種模式─壓迫性國家機器(Repressive
State Apparatus,簡稱RSA)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簡稱ISA)。
所謂的RSA就是透過警察、軍隊以及司法,這類強制性且帶有武力或是心理壓制性質的方式,用以維持一個國家的秩序。
一般來說,壓迫性國家機器本質上比較偏向於兩種方式:
1.
賦予一個意識形態,但是你卻發現這種意識型態自己十分難以吸收,甚至是自己只要脫離以後,就不想要服從。
2.
賦予一個意識形態,不論你想要與否,你都必須要服從這個意識形態,否則你就會惹上超~級~大~的麻煩。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則是透過溫和的管道,在各種不同的場合灌輸意識形態,從而形成社會能夠運作的基礎。
家庭、學校、公司、宗教─這些機構都是透過類似教育的方式,傳輸給你一個國家的社會在運作的時候,所必要的方程式。
家庭教導的是長幼有序,學校教導的是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公司教導的是如何維持一間公司的運作(當然也包含階級順序),宗教則是給予一個信仰。
這些機構各有不同的角色,而如今具備最為強烈的影響力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機構,首推學校與家庭,其次是公司,宗教則是敬陪末座。
(*附註1:根據阿圖塞的主張,十字宗教教會在中世紀的時候是最強力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但是由於後來經過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啟蒙時代以及法國大革命,因此十字宗教教會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就逐漸弱化。)
在這些機構之中,長幼有序是一種意識形態、信仰也是一種意識形態,你接受怎麼樣的教育就會產生怎麼樣的意識形態,你在一間公司之中也同樣會產生讓你能夠在一間公司之中存活的意識形態。
(*附註2:公司中的意識形態其實不太明顯,但是《半澤直樹》中影射的部屬的功勞歸上司所有,上司的過錯則是部屬的責任這樣爭功諉過,還有一堆人[如:淺野分行經理]付諸實現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惡劣的意識形態。)
[III. 應用:國軍與意識形態的關聯?]
那麼說了那麼多之後,接下來就是這個文章的第一個重頭戲了─國軍與意識形態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1.
意識形態的歷史層面:常見的「黃埔精神」、「親愛精誠」標語
正如前面所提及,意識形態本身並不具備歷史,但是個別的意識形態,其實都具備各自誕生的歷史。
之所以意識形態本身不具備歷史,是因為基本上你只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或是核心思想,那麼你自己就會擁有意識形態。
但是個別的意識形態具備各自誕生的歷史,是因為每一種意識型態都有使其孕育與誕生的溫床─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共產主義誕生於馬克思與恩格斯對工業革命的不滿。
那麼國軍的意識形態的歷史呢?這個地方就非常有趣了,因為我們會必須將時間快轉倒退,回到超過60年前的時間點。
我們都知道某光頭…啊,不對,應該說是蔣介石與當時尚未成形的國民黨政府還在中國的時候,為了要能夠北伐統一中國,所以就搞了一個黃埔軍校與國民革命軍,還順便弄了一個親愛精誠的校訓。
黃埔軍校這個名稱如今當然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當國民黨政府在1949年跑來台灣以後,蔣介石為了秉持光復黃埔精神的信念,所以就拿陸軍官校(全名: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來給黃埔軍校搞…借屍還魂。
(*附註3:後來經過考慮之後,才會決定使用借屍還魂一詞,因為這真的已經是最客氣的形容方式了。)
這就是為何如今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大門口,對面會擺著一個大型牌樓,牌樓上還寫著大大的「親愛精誠」四個字(還是從左邊往右邊寫,真是古老),旁邊還會特地強調是「先總統.蔣公」親自題字。
你如果走進陸軍官校的話,你會接著看到兩個分別掛著「矢志捍衛三民主義」與「發揚黃埔建軍精神」的超大型標誌標語,足以讓你以為自己跑錯地方。
在接下來的其他道路上,你也還會接著看到其他寫著「團結、奮鬥、犧牲」、「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大型標語。
就連陸軍官校具備兩個大門的餐廳,你還會看到左右兩側的大門上面,分別掛著「砥礪軍人武德」與「發揚黃埔精神」的大型標語。
甚至就連一些營舍外面兩側的柱子上,左右兩側還會分別掛著「鋼的意志」與「鐵的紀律」的大型標語。
最後在陸軍官校的司令台上,你還會看到上面很清楚的掛著「親愛精誠」四個金色大字,外加後方鐵桿上升著中華民國國旗與陸軍軍旗。
很有趣吧?其實你在許多兵營裡面看到的標語,大多都源自陸軍官校,這就是為何上述提及個別的意識形態,其實都具備各自誕生的歷史的原因。
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在真的進行部隊訓練以前,都會經過所謂的入伍訓練(也就是所謂的新訓)。
例如在我入伍訓練的時候,我被從台中丟到位於苗栗與新竹交界點的斗煥坪新訓中心,其中就可以看到陸軍官校標語的影子。
斗煥坪內部有好幾個營區餐廳,幾乎一個營(四個連)就會被分在一個營區餐廳,而在我的單位被分配到的步四營餐廳外面的牆壁上就會印有「親愛精誠的精神」與「克服苦難的意志」的標語。
(*附註4:關於「克服苦難的意志」這個標語,我不太確定是否真的是那樣,畢竟我早就已經離開斗煥坪超過一年半有了,但是我可以確切記得另外一句標語真的就是「親愛精誠的精神」。此外步四營就是步兵第四營的簡稱。)
要不最經典的就是成功嶺新訓中心的升旗台,其實上面也掛著一個超級大的牌子,而牌子上面就是寫著「親愛精誠」四個大字。
從這個層面來看,軍隊本身就是一種類意識形態(Quasi-Ideology),而且除了新訓中心或是軍營之中的標語以外,這種意識型態的歷史在軍歌之中也很明顯
例如「陸軍軍歌」的第一句歌詞就是「風雲起/山河動/黃埔建軍聲勢雄/革命壯士矢精忠」─你看,第一句歌詞就是黃埔與革命壯士了,夠玄妙吧。
甚至就連軍歌「中華軍威震四方」裡面,也有「慷慨激昂/威武雄壯/黃埔精神不能忘」也有「黃埔精神」這個關鍵詞。
這種關鍵詞其實不勝枚舉,而且也可以看出有些軍歌說不定還滿老的,畢竟不夠老舊還真的很難能夠用黃埔精神這樣的關鍵詞哩。
當然換個方向來檢視的話,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關鍵詞其實都是用來發揚過去的軍隊榮耀,想要讓大家認識過往榮光…只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有沒有說服力,自然就是另當別論了。
2.
意識形態面面觀(一):服從、紀律與榮譽感
軍隊裡面的意識形態,我們大抵上可以區分為三種層面─(一) 服從;(二)整齊劃一;與(三)榮譽感。
以服從的層面來說的話,服從可說是軍隊之中最基本的意識形態─很明顯,因為軍隊其實就是奠基於階級制度之上的。
軍隊的階級由下而上,可以劃分為:兵(個人)、班(十個人就是一個班)、排(三個班就是一個排)、連(十個班就是一連)、營(四個連就是一個營)、旅(一般來說四到七個營就是一個旅)、軍團(軍團就是由地區性的複數個旅所構成)。
(*附註5:傳統上十個人就是一個班、十個班就是一連,但是不知為何這個傳統編制並不硬性,所以基本上就看個別單位的編制。此外原本旅與軍團之間是有「師團」的編制,但是師團似乎在約略十多年前就被廢除了。)
如果要以我自己當時所屬的單位為例的話,新訓的時候由上而下就是陸軍第六軍團.第206旅斗煥坪分部.步四營.步三連;部隊訓練的時候由上而下就是陸軍第八軍團.陸軍南區訓練中心.訓三營.訓二連。
在這樣的階級制度之下,個別士兵服從班長以上的軍士官,班長服從排長以上的軍士官,排長服從連長以上的軍官,連長服從營長以上的軍官,營長服從旅長以上的軍官,旅長則是服從軍團指揮官,我們可以概略如下劃分出階級大小:
軍團指揮官>旅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個別士兵
除了職銜以外,軍隊之中的軍官系統與士官系統,也是以軍階如下劃分出階級:
將(上將>中將>少將)>校(上校>中校>少校)>尉(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長(一等>二等>三等)>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上等>一等>二等)
(*附註6:理論上軍官比士官的軍階還要高,但是因為現在的士官大多都是老油條,甚至就連連長也都很難管的動,所以軍階在很多單位都只是名義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要到營長等級才會能夠管的動士官。)
除此之外,軍隊以職銜為基礎,也有衍生出值星官制度,也就是一個單位之中統籌所有大小事,負責操課與訓練事宜,並且向上層負責者。
連值星官可以管所屬單位之中所有的士兵,營值星官可以管所屬單位之中所有的班長與士兵,旅值星官可以管所屬單位之中所有的連長、班長與士兵。
命令的傳達大約就是:
旅長→旅值星官→營值星官→連值星官→士兵
向上層負責的話大約就是:
連值星官→營值星官/營長→旅值星官/旅長
最後,由上層傳達下來的命令,也絕對必須被服從─換言之,任何一個軍階或是職銜較高者傳達的命令,不但是違反不得,也絕對必須被執行。
而軍階或是職銜較低者,如果在路上的時候遇到軍階或是職銜較高者,也會必須要向對方行軍禮。
3.
意識形態面面觀(二):紀律
軍隊之中除了階級制度這個意識形態以外,另外一個堪稱經典的意識形態,大概就是所謂的紀律了。
所謂的紀律,所代表的就是軍隊之中所有人的服裝(不論是體育服裝還是迷彩服裝,不論是什麼場合),都必須要完全一樣。
紀律不僅適用於著裝,甚至就連部隊走路與原地踏步的時候,也是完全適用的─所有人在踏出左腳的時候必須舉起右手手臂、踏出右腳的時候則是必須舉起左手手臂,所有人踏出的步伐距離必須一樣、舉起手臂的高度也必須一樣。
換言之,就是所有人的動作必須完全一樣與一致─你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話,酸言酸語就會直接飛過來。
以前在原地踏步搭配軍歌「出發」的時候,就曾經有人因為踏步與別人不同,結果被班長酸「為什麼唱到『貫徹國父的主張』的時候,所有人都踏左腳只有你踏右腳?國父有他的主張,你也有自己的主張嗎?」的情況。
但是這種走路與原地踏步的時候,所有人的動作必須完全一樣且一致,並不是只有班長會關心,連長、營長甚至是旅長也都會關心。
這些長官最注重的,就是所有士兵的動作必須完全一樣且一致,好像只要其中那怕只有一個人的動作不同,就會要了他們的命。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我以前在高雄的時候的營長,總是喜歡為了這種事情教訓連上的長官,然後我們就會被連上的長官教訓(當然他連軍樂與古典音樂的差別都不曉得,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4.
意識形態面面觀(三):榮譽感
關於所謂的榮譽感,其實只要稍加顧名思義,就能夠發現這是要求大家要以作為國軍官兵的一份子為榮。
要說榮譽感的意識形態的話,就是由比較特殊的管道來進行灌輸了─許多曾經國軍ONLINE過的大大應該都知道,每個星期四播放的《莒光園地》吧?
我們以前常常都會說,星期四下午是放鬆的時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家只要將板凳與水壺拿一拿,就跑去中山室收看《莒光園地》了。
但是《莒光園地》的播放,可是有其奧妙的─因為如果只是為了要讓你放鬆度過下午的話,大可就乾脆不用播放《莒光園地》,而是播放其他節目就好。
如果有仔細觀察過的話,就會發現《莒光園地》這個節目呢,每幾個星期就會進行一次台灣各營區單位的採訪。
有的時候會採訪戰車單位、飛彈單位,有的時候則是會採訪海陸單位、機動單位、工兵單位,有的時候會採訪基層官兵,有的時候則是採訪長期駐紮的軍官。
之所以刻意播放這些採訪,其中的原因十分明顯─讓你能夠認為從軍很光榮,從而真的給他簽下去,從此走上志願役的不歸路(半誤
除此之外,有的時候《莒光園地》也會播放一些小劇場,其中的主題大略不脫以下的主題─受到啟發而從軍、保密防諜或是歷經訓練與苦難成為成功的軍官。
一定要說的話,這不僅是在灌輸從軍的榮譽感,一部分也是用來灌輸從軍的榮譽背後所帶來的責任…當然吃不吃這一套,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IV. 屬性探討:軍隊作為意識形態,是屬於哪一種運作方式?]
剛剛前面講了那麼多東西,我們就來用壓迫性國家機器(RSA)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ISA)之間的差別,來看看軍隊的運作方式吧。
首先,我們就直接跳到結論─軍隊本身是RSA性質,同時也具備ISA性質,但是前者的色彩較為強烈。
首先關於榮譽感與紀律,乃至過去的光榮,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並沒有說服力,也不會有人想要去鳥,能夠得到一個「喔」當作回應就已經很好了。
尤其關於過去的光榮,除了軍歌以外,最經典的管道就是愛國教育影片了─我還記得第一次在新訓看到愛國教育影片的時候,實在是差點沒有昏倒。
因為雖然叫做愛國教育影片,但是本質上完全就是中國民國國軍建軍史,從黃埔軍校與國民革命軍講到北伐,再從北伐講到WWII(影片中稱之為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最後則是以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後到1990年作為結尾。
這個地方我就直說了,因為所謂北伐死了一堆黃埔師生,歷經千辛萬苦才統一中國,你看了以後實在很難有共鳴,頂多只能有一種「喔~恭喜呀~」的感覺。
至於像是紀律這種沒有必要的東西,更是象徵動作掛帥,完全只是做給高層長官看而已─你他媽最好是打仗的時候,還會去考量到有沒有所有人整齊一致的一起行軍啦,頂多應該要求整齊一致的一起舉槍開火吧?
所以榮譽感與紀律說穿了其實就是RSA的部分,但是關於軍階與職銜的話,其實就是真正活脫脫的ISA了。
因為軍階與職銜雖然只是階級制度的展現,但是其實在許多公司之中,職銜其實就是變相的另外一種階級制度。
看過一些關於經濟與產業的日劇就會發現,職銜真的是公司之中的階級制度,因此軍隊其實只有階級制度與我們日常生活有一樣。
然而還是要說明一下,那就是軍階與職銜充其量都只是軍隊產物,由於你離開軍隊後就會將這些東西捨棄,因此這其實也是屬於部份上的RSA。
最後我們就稍稍做個結論─軍隊之中的服從、紀律、榮譽感都是屬於RSA的機制,其中只有服從的部分有涉及到ISA而已。
[上半部分結語]
其實軍隊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但是軍隊的意識形態之所以凌駕於其他所有意識形態之上,是因為要避免軍隊被特定的政治意識形態控制。
當然了,你可以說這只是官腔說法(事實上我也這麼認為),不過軍隊之所以能夠形成,也是因為其既定之意識型態為其塑造我們看見的模樣。
但是正如我們稍微觀察軍隊之後所發現的,軍隊本身就有一套意識形態,甚至你也可以說軍隊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
然而軍隊成立的方式,並不僅僅是靠著意識形態而成立,而是還有另外一種輔助的方式,使意識形態能夠成立—規訓與懲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